天老人以予开法海幢见命澹归随投贺章次韵答之(其二)

元朝佳耗到相江,又喜杨岐有大方。

八面俱来支铁管,十虚全落拥云幢。

鹡鸰久共春原里,鸿雁空留大海旁。

谁识此情如帝网,宝珠尤解摄寒光。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今无所作,名为《天老人以予开法海幢见命澹归随投贺章次韵答之(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邃的理解与感悟。

首联“元朝佳耗到相江,又喜杨岐有大方”,以“元朝佳耗”起笔,似乎在讲述一个历史事件或某种好消息,随后点出“杨岐有大方”,这里的“大方”可能指广大的胸怀或宏大的格局,表达了诗人对佛法广大包容性的赞美。

颔联“八面俱来支铁管,十虚全落拥云幢”,通过“八面”、“十虚”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宏大而神秘的氛围。铁管与云幢作为具体的物象,象征着佛法的力量与庄严,同时也暗示了佛法的深远与广阔。

颈联“鹡鸰久共春原里,鸿雁空留大海旁”,以自然界的鸟类作为比喻,鹡鸰与鸿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情境与状态。鹡鸰在春原里长久相伴,象征着和谐与永恒;鸿雁虽留于大海旁,却显得孤独与漂泊,可能寓意着佛法修行者面对世事无常的孤独与坚持。

尾联“谁识此情如帝网,宝珠尤解摄寒光”,以“帝网”比喻佛法的奥妙与复杂,强调了佛法的深邃与难以言喻。宝珠在这里象征着智慧与觉悟,能够穿透一切寒冷与黑暗,揭示出佛法的光明与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象征,以及对佛法深刻内涵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与深厚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体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理解。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其一)

黄昏清昼愿空违,此事那堪再辱之。

忍住法中当法坏,久知人患是人师。

狮王舌上狐涎溅,虎步蹄惊驽足移。

这座不容轻觊觎,执鞭惟有效驱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其二)

南溟雷雨动蛟龙,时节天心有至公。

祇见出头凌佛祖,更无退席让英雄。

微生究过毛难擢,宝镜羞人态未工。

此意廿年消不尽,依依双眼白云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其三)

金鎞触处眼光差,若个人堪赖克家。

遍地已无椎拂久,匝天空有水云赊。

轻烟漾柳丝难驻,滑雨封坭路觉遐。

珍重黄鹂深树里,逼人心事乱如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答丹霞诸兄四章时天老人以海幢主者之席见命遣侍僧走辞作此却寄(其四)

当头正位绝跻攀,奴隶那能入此间。

却似过鸿难寄树,恰如啸虎已忘山。

多时拚定无容说,彻底承当只等閒。

般若有锋司杀活,寒光先已夺痴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