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羞诗三首(其二)

南荒不择吏,致我交阯覆。

绵联三四年,流为中夏辱。

懦者斗即退,武者兵则黩。

军庸满天下,战将多金玉。

刮则齐民痈,分为猛士禄。

雄健许昌师,忠武冠其族。

去为万骑风,住作一川肉。

昨朝残卒回,千门万户哭。

哀声动闾里,怨气成山谷。

谁能听昼鼙,不忍看金镞。

吾有制胜术,不奈贱碌碌。

贮之胸臆间,惭见许师属。

自嗟胡为者,得蹑前修躅。

家不出军租,身不识部曲。

亦衣许师衣,亦食许师粟。

方知古人道,荫我已为足。

念此向谁羞,悠悠颍川绿。

形式: 古风

翻译

南方荒蛮之地不择良吏,导致交趾地区灾难
连续三四年,耻辱流传至中原
软弱者一战即退,勇猛者滥用武力
士兵充斥天下,将领贪财如命
剥削百姓以充军费,分配勇士丰厚俸禄
许昌的军队威武雄壮,忠诚勇武冠绝一族
出征时如疾风横扫,驻扎时如死尸堆积
昨日残兵归来,城门内外哀鸿遍野
悲泣之声震动乡里,怨恨之气弥漫山谷
谁能忍受白日战鼓,不忍目睹箭矢金光
我有克敌之策,却因卑微无用而无法施展
此策深藏心中,面对许师同僚感到惭愧
自问为何如此,只能追随前人的足迹
家中无需缴纳军税,自身不识兵士
穿着许师的衣物,享用许师的粮食
这才明白古人所说,庇护已足够
想到这些,羞愧难当,只有颖川绿水悠悠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沉历史感和个人悲凉情感的古典诗歌。诗人通过对战乱年代军阀混争、民生疾苦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过去种种不幸遭遇的无尽哀思。

首先,"南荒不择吏,致我交阯覆"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政治黑暗和官员贪腐的深刻批判。随后的几句,通过对战争频仍、民众流离失所的描写,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

在中间部分,"懦者斗即退,武者兵则黩"等句,则展示了一种冷酷无情的军阀世界,其中弱者的退缩和强者的跋扈形成鲜明对比。"刮则齐民痈,分为猛士禄"一句,更是深刻揭示了战乱中的剥削和不平等。

诗人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对于英雄将领许昌师的赞誉,以及其家族的荣耀,流露出一种对力量与勇武的敬畏之情。然而这种敬畏很快被现实的无奈所取代,"去为万骑风,住作一川肉"等句,则是对于战争残酷和生命轻贱的深刻反思。

尾段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的追忆与自我审视,以及对于当下处境的无奈。"哀声动闾里,怨气成山谷"一句,传递出一种无法言说的深切悲伤。"吾有制胜术,不奈贱碌碌"则显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力感。

最后,诗人的自问和反思,以及对于古人智慧的赞同,都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达观生命的哲理。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悲剧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怀与深邃思想。

收录诗词(427)

皮日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 字:袭美
  • 生卒年:867

相关古诗词

三羞诗三首(其三)

天子丙戌年,淮右民多饥。

就中颍之汭,转徙何累累。

夫妇相顾亡,弃却抱中儿。

兄弟各自散,出门如大痴。

一金易芦卜,一缣换凫茈。

荒村墓鸟树,空屋野花篱。

儿童齧草根,倚桑空羸羸。

斑白死路傍,枕土皆离离。

方知圣人教,于民良在斯。

厉能去人爱,荒能夺人慈。

如何司牧者,有术皆在兹。

粤吾何为人,数亩清溪湄。

一写落第文,一家欢复嬉。

朝食有麦饘,晨起有布衣。

一身既饱暖,一家无怨咨。

家虽有畎亩,手不秉镃基。

岁虽有札瘥,庖不废晨炊。

何道以致是,我有明公知。

食之以侯食,衣之以侯衣。

归时恤金帛,使我奉庭闱。

抚己愧颍民,奚不进德为。

因兹感知己,尽日空涕洟。

形式: 古风

习池晨起

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

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

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杯。

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公斋四咏.小松

婆娑只三尺,移来白云径。

亭亭向空意,已解凌辽夐。

叶健似虬须,枝脆如鹤胫。

清音犹未成,绀彩空不定。

阴圆小芝盖,鳞涩修荷柄。

先愁被鴳抢,预恐遭蜗病。

结根幸得地,且免离离映。

磥砢不难遇,在保晚成性。

一日造明堂,为君当毕命。

形式: 古风

公斋四咏.小桂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

歘从山之幽,斸断云根移。

劲挺隐圭质,盘珊缇油姿。

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

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

影澹雪霁后,香汎风和时。

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

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