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雅的山中生活图景。开篇“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两句,则是对这种生活中的细微之美进行捕捉。落花随着溪水漂浮而下,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散发出了淡淡的花香,这种生动的景象,让人仿佛能够闻到那清新的花香,感受到大自然赋予的情趣。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两句,描绘了诗人隐逸生活中的宁静与安详。闲适无人的门前通往的是蜿蜒曲折的山路,而深藏在浓密垂柳之下的,是诗人用于沉思和阅读的地方。这里强调了“读书”这一行为,透露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最后,“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两句,则是对这种宁静生活中光与影的美好感受。在这隐蔽的山谷之中,即便是普通的白昼阳光,也变得柔和而温暖,它透过树木的缝隙,轻轻地映照在诗人的衣衫上。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更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中美好时刻的珍惜与感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细节的精心描摹,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自然和学问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寄寓着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不详
飞雪伴春还,春庭晓自闲。
虚心应任道,遇赏遂成山。
峰小形全秀,岩虚势莫攀。
以幽能皎洁,谓近可循环。
孤影临冰境,寒光对玉颜。
不随迟日尽,留顾岁华间。
风雨沧洲暮,一帆今始归。
自云发南海,万里速如飞。
初谓落何处,永将无所依。
冥茫渐西见,山色越中微。
谁念去时远,人经此路稀。
泊舟悲且泣,使我亦沾衣。
浮海焉用说,忆乡难久违。
纵为鲁连子,山路有柴扉。
出山更回首,日暮清溪深。
东岭新别处,数猿叫空林。
昔游有初迹,此路还独寻。
幽兴方在往,归怀复为今。
云峰劳前意,湖水成远心。
望望已超越,坐鸣舟中琴。
陶家习先隐,种柳长江边。
朝夕浔阳郭,白衣来几年。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
物象自清旷,野情何绵联。
萧萧丘中赏,明宰非徒然。
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