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杯池

当初一马过江来,幕府山头刈草莱。

无数流离未安集,几多政事合图回。

只应早起观庭燎,安得时常近酒杯。

江左中兴仗谁力,一池春水泛新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幕府山头的一段生活画面。"当初一马过江来,幕府山头刈草莱"表达了诗人最初到来的情景,可能是被派遣或自愿来到这里任职。一马渡江,给人的是一种孤独和远行的感觉,而在山头刈草莱,则显示出一种平淡与忙碌。

"无数流离未安集,几多政事合图回"反映了诗人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局势,可能是战争或社会动乱导致的人们流离失所,同时他又肩负着重大的政务需要思考和规划。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忧虑和责任感。

"只应早起观庭燎,安得时常近酒杯"则是一种对现实无奈的逃避。早起观赏庭院中的烟火(可能是军事训练或警报),而后又希望能经常地接近酒杯,以此来暂时忘却烦恼。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当前环境的一种无力感和求得片刻心灵慰藉的心态。

"江左中兴仗谁力,一池春水泛新醅"这两句则是对过去某个盛世的怀念,或者是对于当前局势有所期待。江左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而中兴意味着国家或政权的复兴。而"一池春水泛新醅"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似乎在暗示着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一方面是面对现实的忧虑和责任,一方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一种对过去的怀旧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92)

马之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冶亭

旧时只说东西冶,今日转为长短亭。

无奈梅花临水白,可堪柳色向人青。

十分潋滟苦难把,三叠凄凉谁忍听。

不道离愁堆满屋,往来车马放教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白杨路

此路如何名白杨,白杨林木苦非良。

闻知宰树常多种,想见坟茔在两傍。

三国英雄尘一窖,六朝兴废字千行。

行人过此休惆怅,往古来今总浑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应潮井

俯看沧海仰看山,相去分明霄壤间。

有井无冬亦无夏,与潮俱往又俱还。

想应透彻深无底,怪得浮沉转似环。

不用浙江亭上望,请君来此一凭栏。

形式: 七言律诗

拟岘亭诗

吾县西岘峰,亭以拟岘名。

尝见父老说,寺中有碑铭。

昔晋殷仲文,作郡有政声。

去而人思之,屐齿有馀荣。

余闻诸老说,此事不可凭。

臣子从弑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荆州,世为晋公卿。

一朝睨汉鼎,举兵向金陵。

是时殷仲文,实守新安城。

弃郡以从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锡文,未至先经营。

桓楚既窃位,寝所地忽崩。

仲文于此时,巧言如簧笙。

其后玄事败,奔走向南荆。

仲文忧不免,奉二后还京。

叛晋复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后代晋,又欲居朝廷。

出为东阳郡,怏怏无好情。

尝览镜自照,不见头颅形。

岂非从逆者,未诛先受刑。

无忌牧荆州,仲文尝趋迎。

便道不过府,无忌殊不平。

言于宋武帝,此辈谋举兵。

宋武尽族诛,流血几成坑。

襄阳羊叔子,当世之豪英。

不当拟其名,流传污吴宁。

疑别一牧守,偶与同名称。

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轻。

缅想唐戴令,政声极铿鍧。

曾有长源碑,在夫子庙庭。

曷易曰戴岘,庶以慰编氓。

称之名义当,兼可怡山灵。

尝读晋宋书,抵掌气填膺。

安得仍拟岘,千载愚民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