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寺

霁景映苍麓,岚光泛层峦。

清和惬幽步,窈缭穷遐观。

偶与文会俱,未觉心赏阑。

一窗奥明具,万象高下宽。

城郭隐沙际,庙宫见林端。

引涧日流厨,取泉时出山。

摩挲云杉去,惆怅烟竹寒。

嘤鸣感伐木,肥遁思考槃。

邹公有荒台,百世名不刊。

悠悠湘波去,使我空长叹。

形式: 古风

翻译

雨后阳光照亮青翠的山麓,山岚在层层峰峦间泛起光芒。
清风和煦,漫步其中令人愉悦,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偶然与文人相聚,心中并未感到满足,美景仍在眼前。
一扇窗户透出明亮,窗外世界万物高低错落,广阔无边。
城市隐没在远处的沙漠边缘,庙宇则坐落在树林的尽头。
溪水从山涧引入厨房,泉水定时从山中涌出。
抚摸着云杉,心中充满惆怅,望着冷清的烟竹让人感伤。
听到鸟儿鸣叫,仿佛在诉说森林被砍伐的哀愁,让我深思人生哲理。
邹公的荒台虽久远,但他的名声永载史册。
湘江流水悠悠,不禁让我发出深深的感叹。

注释

霁景:雨后晴朗的景色。
岚光:山间的雾气光芒。
清和:清风和煦。
幽步:悠闲的散步。
遐观:远望。
阑:尽兴。
奥明:幽深而明亮。
万象:万物。
沙际:沙漠边缘。
庙宫:庙宇。
引涧:引导溪流。
取泉:取水。
摩挲:抚摸。
烟竹:烟雾笼罩的竹林。
伐木:砍伐树木。
思考槃:深思人生。
荒台:废弃的高台。
刊:磨灭。
湘波:湘江的波涛。
空长叹:徒然叹息。

鉴赏

这首宋诗《岳麓寺》描绘了雨后初晴时岳麓山的美丽景色。首联"霁景映苍麓,岚光泛层峦",通过"霁景"和"岚光"展现了阳光穿透云雾,洒在青翠的山麓和层层叠叠的峰峦上,画面生动而宁静。接着的"清和惬幽步,窈缭穷遐观",表达了诗人漫步山间,享受着清新的空气和深远的视野,内心感到愉悦。

诗人与友人一同游览,"偶与文会俱,未觉心赏阑",体现出友情的惬意和欣赏美景的忘我。接下来的诗句"一窗奥明具,万象高下宽",暗示寺庙内的窗户明亮,能尽览山中万物,空间开阔,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

诗中还描绘了远处的城市和庙宇,以及山涧溪流和取水之源,增添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摩挲云杉去,惆怅烟竹寒",诗人抚摸着云杉,心中涌起淡淡的哀愁,看着烟雾缭绕的竹林,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

最后,诗人借邹公的荒台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感叹湘江流水带走了岁月,自己只能徒然叹息。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历史沉思,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文化情怀。

收录诗词(31)

赵汝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直州

时潦汇众川,朝暾耀中洲。

岸回挐音急,水抱禅宇幽。

竹树相覆带,云沙更荡浮。

估船乘波发,渔艇沿潭游。

他屿亦可登,爱此所览周。

东轩既延伫,西阁复夷犹。

归求种嘉橘,老欲守故丘。

贾谊何远去,屈原竟深投。

俗卑忌才高,世浊憎多修。

请将招隐作,往和沧浪讴。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郁孤台

杖藜登高台,四远披天风。

清川漾光远,碧嶂含姿浓。

闾井满后前,雉谯夹西东。

雄为一州表,阔会群境从。

摧颓久笼鹤,迅逸遐征鸿。

矫首望丹阙,烟氛多翳蒙。

南方少佳月,竟岁四五逢。

稍喜今夕霁,迥当凉秋中。

衰影朗在照,空庭恣鸣蛩。

石栏叶露下,吟思殊未终。

形式: 古风

南湖书院

捍川始成邑,巡甸遂建都。

千载倚脩堤,三吴达高涂。

卫军弛马牧,令尹司官湖。

浚中深有蓄,丰外坚无虞。

往者水冒没,伤哉人愁吁。

雨常夏潦盈,旱必秋田枯。

民功念久隳,邦患谂预图。

忽惊华构敞,岂为纵览娱。

溪落露鲂鲤,草长戏鸥凫。

丹霞出云表,翠巘亘天隅。

缅怀谢公言,希迹岩栖徒。

且复与闾里,共守桑麻区。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夏日与客饮水云馆

虚馆涵景阔,遐观展幽心。

水云自闲澹,千载宁异今。

潮生泛舟去,栏楯动黝深。

野树开田庐,平绿日半阴。

浙塘似髣髴,久客含沉吟。

颇忻溪庖鲜,笋荔供酌斟。

孤塔忽心晚,林飞羡归禽。

丘樊会当返,即此思投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