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其一)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

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

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野豆已经过了一年,菜园中的葵花也朝向太阳生长。
兰花在时令中独自未逢佳偶,随着霜露降临渐渐失去芬芳。
它的美味不同于寻常的蔬菜储存,甘甜却不似甘蔗那样含有汁液。
人们大多只贪图填饱肚子,又有谁会去珍惜它的香气呢?

注释

场藿:野豆,田间自生的豆类植物。
成岁:度过一年,指已生长成熟。
园葵:菜园中的葵花,如向日葵等。
向阳:朝向阳光,指植物随太阳方向生长。
兰时:兰花盛开的时节,常比喻美好的时光或适宜的时机。
独不偶:独自未逢佳偶,比喻兰花未遇到适宜的环境或欣赏者。
露节:霜露降临的时节,指秋季或气温下降的时期。
无芳:失去芬芳,指花朵不再散发香气。
旨异:美味与众不同。
菁为蓄:寻常的蔬菜储存,‘菁’泛指蔬菜,‘蓄’指储存的蔬菜。
甘非:甘甜并非。
蔗有浆:甘蔗那样的含有汁液,‘蔗’指甘蔗,‘浆’指汁液。
人多:许多人,多数人。
利一饱:贪图填饱肚子,‘利’这里指贪图、追求,‘一饱’指一顿饱餐。
谁复:又有谁,还有谁。
惜馨香:珍惜其香气,‘惜’指珍惜,‘馨香’指香气浓郁。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名为《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的感慨和对秋兰独特品格的赞美。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农事景象,场上的野草已经一年一度地长成了,而园中的葵也随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循环,也反映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秋兰在这里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它孤独地盛开,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露珠在兰花间闪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失去了香气。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被忽视美好事物的哀叹。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主题。秋兰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像其他植物那样追求外在的华丽,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其内在的香气和坚守自我。这是诗人对于个性和真诚的赞美。

“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最终两句则是对世人的批判。人们往往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那些长久而深远的价值,如秋兰那样的清高脱俗和独特之处。这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个性、真诚和美好事物被忽视的哀叹,以及对世态的批判。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一物有足悲者遂赋二章(其二)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

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

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折杨柳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苏侍郎紫薇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仙禁生红药,微芳不自持。

幸因清切地,还遇艳阳时。

名见桐君箓,香闻郑国诗。

孤根若可用,非直爱华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使至广州

昔年尝不调,兹地亦邅回。

本谓双凫少,何知驷马来。

人非汉使橐,郡是越王台。

去去虽殊事,山川长在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