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

万法元无著,一心唯趣禅。

忽纡尘外轸,远访区中缘。

及尔不复见,支提犹岌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他居住在这座寺庙里,已经不下三十年。
世间万物皆无定着,他只专注于禅修的心灵追求。
突然间,他超脱世俗忧虑,远行寻找人间的缘分。
等到再见不到你时,这寺庙依然巍峨耸立。

注释

居:居住。
此寺:这座寺庙。
不出:不超过。
三十年:三十年时间。
万法:世间万物。
元:本来。
无著:无定着,不受束缚。
一心:全心全意。
唯:只。
趣禅:专注于禅修。
忽纡:忽然放下。
尘外:世俗之外。
轸:忧虑。
远访:远行寻找。
尔:你。
不复见:再也见不到。
支提:寺庙名,此处代指寺庙。
岌然:形容高峻或稳固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颜真卿的作品,名为《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一位住在瑶台寺的高僧——圆寂上人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

首句“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表明圆寂上人在这座寺庙里修行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显示出他对佛法的专注与坚持。接下来的“万法元无著,一心唯趣禅”则描绘出圆寂上人的禅修态度,他对于世间一切法相都看作为空无,本着一颗清净的心,专心向往于禅定之道。

中间两句“忽纡尘外轸,远访区中缘”可能是说作者在尘世之间的奔波与探求,寻找着某种超脱世俗的联系或者启示。这里的“忽纡”给人以突然、自然而然的感觉,而“远访区中缘”则透露出一种对深邃境界的追寻。

最后两句“及尔不复见,支提犹岌然”表达了作者对于圆寂上人的思念。由于某种原因,他们之间再也无法相见,“支提”可能是寺庙中的某个物品或者标志,而“犹岌然”则形容那份难以忘怀的心情,仿佛那物件依旧存在,提醒着作者对于上人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对圆寂上人禅修生涯的描绘,以及诗人自身与之相遇又不得不离别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清净境界的情怀。色彩沉静,情感深长,是一首蕴含着深厚佛法修为和个人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3)

颜真卿(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 字:清臣
  •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09年-784年8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咏陶渊明

张良思报韩,龚胜耻事新。

狙击不肯就,舍生悲缙绅。

呜呼陶渊明,奕叶为晋臣。

自以公相后,每怀宗国屯。

题诗庚子岁,自谓羲皇人。

手持山海经,头戴漉酒巾。

兴逐孤云外,心随还鸟泯。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耿湋拾遗联句

尧舜逢明主,严徐得侍臣。

分行接三事,高兴柏梁新。

楚国千山道,秦城万里人。

镜中看齿发,河上有烟尘。

望阙飞青翰,朝天忆紫宸。

喜来欢宴洽,愁去咏歌频。

顾盼情非一,睽携处亦频。

吴兴贤太守,临水最殷勤。

形式: 排律

登岘山观李左相石尊联句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

榛芜掩前迹,苔藓馀旧痕。

叔子尚遗德,山公此回轩。

维舟陪高兴,感昔情弥敦。

蔼蔼贤哲事,依依离别言。

岖嵚横道周,迢遰连山根。

馀烈暧林野,众芳揖兰荪。

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

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讨论。

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

流霞方泔淡,别鹤遽翩翻。

旧规倾逸赏,新兴丽初暾。

醉后接㒿倒,归时驺骑喧。

迟回向遗迹,离别益伤魂。

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

怀贤久徂谢,赠远空攀援。

八座钦懿躅,高名播乾坤。

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

花气酒中馥,云华衣上屯。

森沈列湖树,牢落望郊园。

白日半岩岫,清风满丘樊。

旌麾间翠幄,箫鼓来朱轓。

闲路蹑云影,清心澄水源。

萍连浦中屿,竹绕山下村。

景落全溪暗,烟凝半岭昏。

去日往如复,换年凉代温。

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

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

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

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