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镜中我

把照相看意自亲,是身非幻亦非真。

徘徊似月歌中我,上下如冰梦里人。

喻以不言只见色,愁于何有亦同颦。

本来面目伊谁识,却诧僧繇解写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再和镜中我》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镜自我观照的深刻感悟。

首联“把照相看意自亲,是身非幻亦非真。”诗人面对镜子中的自己,内心感到亲近,但又意识到这并非真实的自我,也不是虚幻的存在,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存在状态。

颔联“徘徊似月歌中我,上下如冰梦里人。”诗人进一步描述了镜中自我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同月亮在歌声中徘徊,又似冰块在梦境中显现,形象地表达了镜中自我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感和梦幻般的体验。

颈联“喻以不言只见色,愁于何有亦同颦。”这里诗人以不言喻之,强调了镜中自我与外界交流的局限性,即使面对愁苦,也如同镜中人无法真正感受,只能以颦眉的姿态表达。

尾联“本来面目伊谁识,却诧僧繇解写神。”诗人最后提出疑问,真正的自我是谁能够识得?而反讽的是,人们往往惊讶于画家僧繇能将人物的灵魂描绘得栩栩如生,却忽视了自我内在的真实面貌。整首诗通过对镜中自我观察的思考,探讨了自我认知、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类对于自我理解的局限性。

收录诗词(809)

林希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三和镜中我

百骸虽在果谁亲,本地风光见是真。

隐几正忘吾与我,开奁忽讶彼何人。

叔敖还许伶优学,西子何如里妇颦。

遥想当年游镜殿,化身千百未为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丁卯重作化龙桥嘉平甲子脩梁方举两虹忽现里人皆以为瑞辄赋一首

下手高秋忽暮冬,霜晴水暖荷天公。

旧碑语妙谁能继,新筑工多事却同。

健笔早题需驷马,脩梁朝举现双虹。

殷勤著意溪干友,应谶桥门况已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三偈寄白沙和尚(其一)

叠石为梁岁月遥,溪神毒发恣飘摇。

万事有缘人赞叹,白沙师造赵州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三偈寄白沙和尚(其二)

桥长百丈架溪横,半水工夫次第成。

人言不是慈悲力,那得霜冬暖又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