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见挑灯偈》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在昏暗中一灯独照的画面,并借以表达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句“一灵孤灯当门悬”,以“孤灯”为引子,形象地描绘出一盏灯光在门边孤独地悬挂着的情景。这盏灯虽小,却能照亮周围的一片黑暗,象征着即使在逆境或孤独中,内心的一丝光明也能引领前行。
次句“拟欲挑来历劫昏”,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点燃或挑亮这盏灯,来驱散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和迷茫,寓意着人们在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时,需要内心的坚定与智慧去克服。
接着,“山声朴直人难见”,这里以“山声”比喻人生的坎坷与复杂,暗示了外界环境的不易被理解或把握。然而,尽管外界声音朴直难辨,但内心深处的光明(即那盏灯)却能洞察一切,找到正确的方向。
最后一句“此中会得处处全”,点明了通过内心的光明,可以理解并掌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多么复杂或艰难的情况都能得到妥善处理。这句话强调了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即只要心灵足够强大,就能在任何环境中找到出路,实现自我完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盏孤灯的形象,巧妙地传达了在逆境中寻找光明、依靠内心力量克服困难的主题,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