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渐斋序芳园

为耽泉石谢尘缨,散发扁舟羡独行。

数亩荒庐堪自老,满川凫鹭欲相迎。

已知野叟无机事,不向渔翁说姓名。

余亦洞庭洲畔客,因君转切故乡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深深眷恋。首句“为耽泉石谢尘缨”,表达了诗人厌倦世俗,渴望归隐山林,亲近自然的心境。接着,“散发扁舟羡独行”一句,通过想象自己如古代隐士般自由自在地在扁舟上独自行驶,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

“数亩荒庐堪自老,满川凫鹭欲相迎”两句,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理想居所——一片简朴的荒庐,与周围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仿佛凫鹭也愿意前来迎接他,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和谐的氛围。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他对简单生活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已知野叟无机事,不向渔翁说姓名”两句,通过对比野叟和渔翁的生活状态,强调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野叟的“无机事”意味着他们生活简单,没有世俗的烦恼;而诗人则希望像渔翁一样,保持自己的身份秘密,享受隐居的乐趣而不被外界打扰。

最后,“余亦洞庭洲畔客,因君转切故乡情”两句,点明了诗人虽然身处异乡,但内心依然怀念故乡的情感。这里的“洞庭洲畔客”可能是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地方,而“因君转切故乡情”则表达了因为读到赵渐斋的序芳园,更加触动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自由和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从海日公授徒资圣寺登杏花楼赋

东风日日杏花开,春雪多情故换胎。

素质翻疑同苦李,淡妆新解学寒梅。

心成铁石还谁赋,冻合青枝亦任猜。

迷却晚来沽酒处,午桥真讶灞桥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游金粟寺

金粟峰头纵远观,山林不动万松寒。

飞厓泻碧雨初歇,古涧流红春欲阑。

佛地移来龙窟小,僧房高借鹤巢宽。

飘然便觉离尘土,一笑天风振羽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赠芳上人归三塔

秀水西头久闭关,偶然飞锡出尘寰。

调心亦复聊同俗,习定由来不在山。

秋晚菱歌湖水阔,月明清磬塔窗閒。

毗卢好是嵩山笠,天际仍随日影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寓海盐资圣禅房

落日平堤海气黄,短亭衰柳舣孤航。

鱼帆入市乘潮晚,鼓角收城返棹忙。

人世道缘逢郡博,客途归梦借僧房。

一年几度频留此,他日重来似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