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

秣陵长忆共吟游,儒释风骚道上流。

莲幕少年轻谢朓,雪山真子鄙汤休。

也应有作怀清苦,莫谓无心过白头。

欲附别来千万意,病身初起向残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总是回忆起在秣陵时一起吟诗漫游的日子,那时你我兼通儒释,才情横溢,堪称一流。
年少时你如同谢朓一般才华横溢,而性情高洁如雪山之子,不屑于世俗的功名利禄。
想必你也常有清苦之感,怀抱高远却不易实现,不要说你无意间已到了满头白发的年纪。
想借这封信表达离别后千丝万缕的情意,只是我病体初愈,正值凄凉的深秋时节。

注释

秣陵:地名,今江苏南京一带,此指与友人共度时光的地方。
吟游:吟诗与游历。
儒释:儒家与佛家,代表学问与修养。
风骚:指文采飞扬,源自《诗经》的‘风’和《楚辞》的‘骚’。
道上流:才学出众,位于同辈之上。
莲幕:比喻高雅的幕府,这里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谢朓:南朝著名诗人,以文学才华著称。
雪山真子:比喻性情高洁之人,如雪山般纯洁。
汤休:借指世俗的功名,汤为温泉,休为休息享受,合指安逸享乐的生活。
怀清苦:内心保持清贫与刻苦的精神状态。
无心:非故意,不经意间。
欲附:想要寄托。
别来:离别以来。
病身:指自己身体有恙。
残秋:深秋,秋季将尽之时,常带凄凉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怀金陵李推官僧自牧》。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怀念之情的诗歌。

"秣陵长忆共吟游,儒释风骚道上流。"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过去与朋友在秣陵(今江苏镇江)共同游历、吟咏诗词和讨论儒家及佛教经典的美好时光有着深刻的回忆。"风骚道上流"可能指的是他们当时交流的思想和文化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体现。

"莲幕少年轻谢朓,雪山真子鄙汤休。"

这里描绘了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一是年轻时期就早早辞世(谢朓)的莲幕少年,另一是隐居于雪山之中的真子,他们都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也应有作怀清苦,莫谓无心过白头。"

诗人认为,就算是那些看似超然物外的人,也难免会有所思念和内心的痛苦,不应简单地说他们不在乎世事而年华老去。

"欲附别来千万意,病身初起向残秋。"

末尾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寄托自己的无限情感,但却因为身体虚弱,刚刚从病中恢复过来,便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深秋。这反映出诗人的多重心境和复杂的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及往事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怀金陵知旧

海门相别住荆门,六度秋光两鬓根。

万象倒心难盖口,一生无事可伤魂。

石头城外青山叠,北固窗前白浪翻。

尽是共游题版处,有谁惆怅拂苔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怀洞庭

忆过巴陵岁,无人问去留。

中宵满湖月,独自在僧楼。

渔父真闲唱,灵均是谩愁。

今来欲长往,谁借木兰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怀道林寺因寄仁用二上人

名山知不远,长忆寺门松。

昨晚登楼见,前年过夏峰。

雨馀云脚树,风外日西钟。

莫更来东岸,红尘没马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怀潇湘即事寄友人

浸野淫空澹荡和,十年邻住听渔歌。

城临远棹浮烟泊,寺近闲人泛月过。

岸引绿芜春雨细,汀连斑竹晚风多。

可怜千古怀沙处,还有鱼龙弄白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