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栗

老去日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

经霜斧刃全金气,插手丹田借火光。

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

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随着年岁增长,身体常添腰酸腿痛之疾,山中老翁有服用栗子的传统药方。
经过霜打的斧头如同全然吸收了金气,插入丹田仿佛借来了火光般温暖。
刚入口的栗子声音清脆,还未完全熟透,需慢慢低头细嚼。
客人来访时,我会讲述清晨采栗和傍晚品尝的过程,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味,像是喝下珍贵的白玉浆液。

注释

老去:指年老。
腰脚病:腰部和腿部的疾病。
山翁:山中的老人。
栗旧传方:传统的栗子药方。
经霜斧刃:经过霜冻的斧头。
金气:比喻斧头吸收了自然界的精华。
丹田:人体腹部中央,被认为是内力或真气汇聚之处。
火光:比喻体内产生的热量或活力。
锵鸣:形容栗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
咀噍:咀嚼。
晨兴晚:指早起和傍晚的活动。
白玉浆:比喻栗子的甜美汁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服栗》,主要描绘了诗人年事渐高,身体多病,却通过服用栗子来调养身体的经历。首句“老去日添腰脚病”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衰老体弱的感慨。山翁服栗的传统疗法在第二句中被提及,暗示着诗人尝试古老的养生之道。

第三句“经霜斧刃全金气”运用比喻,将栗子比作经过霜打的斧刃,寓意其坚韧和营养丰富,含有金一样的宝贵能量。第四句“插手丹田借火光”进一步强调栗子能温暖内脏,如同火光般给予生命力。

第五、六句通过“入口锵鸣初未熟,低头咀噍不容忙”描绘了品尝栗子的过程,声音清脆,需慢慢品味,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致体验。最后一句“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诗人不仅自己享受,还与客人分享这份清晨的滋养,将栗子比喻为白玉浆,形象生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食物的珍视以及对健康养生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淡淡感伤。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林笋

竹林遭冻曾枯死,春笋连年再发生。

天与岁寒终倔强,泽分淇澳转敷荣。

狂鞭已逐草侵径,疏影长随月到楹。

嵇阮欲来从我馀,开门一笑亦逢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林笋复生

春寒侵竹竹憔悴,父老皆云未尝记。

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

从地涌出长如人,一一便有凌云气。

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岁寒相妩媚。

一朝纷纷看黄落,嵇阮相过无醉地。

阴阳往复知有数,已病还瘳非即死。

呼童径语邻舍翁,种竹未改当年意。

姚黄左紫终误人,千叶重台定何事。

形式: 古风

欧阳公所蓄石屏

石中枯木双扶疏,粲然脉理通肌肤。

剖开左右两相属,细看不见毫发殊。

老樗剥落但存骨,病松憔悴空留须。

丘陵迤逦山麓近,云烟澹䨴风雨馀。

我惊造物巧如此,刻画琐细供人须。

公家此类尚非一,客至不识空嗟吁。

案头紫云抱明月,床上寒木翻饥乌。

赋形简易神自足,鄙弃笔墨嗟勤劬。

天工此意与人竞,杂出变怪惊群愚。

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形式: 古风

欧阳文忠公夫人挽词二首(其一)

先生才盖世,家事少经心。

流落初相偶,委蛇志益深。

功名入图史,文字刻璆琳。

有助知由内,驺虞欲重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