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夜忆城东旧游寄怀左二

人生百年如过客,那得欢游不回忆。

眼看胡粤皆殊乡,那得知己常对床。

我念城东好风月,同游左二复清发。

被酒每逐残星归,哦诗动及晨钟歇。

君家屋后林麓美,佛院阴森隔烟水。

时携铁杖来叩门,惊起山僧及童子。

醉骑长松叱欲飞,片片秋云堕如纸。

云阶月地杳莫攀,即今惟有梦中还。

楼头书剑飘零日,曲里家山怅望间。

始知聚散枝头鸟,有限欢娱不常保。

羡君色笑承亲帏,乐事天伦无一少。

我行日夜江之滨,素衣缁尽心生尘。

山川风景总堪赋,偏觉故园丘壑真。

遥知文酒足清宴,可念同游漂泊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客夜忆城东旧游寄怀左二》。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故乡,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怀念之情,以及对往昔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追忆。

首句“人生百年如过客”,开篇便以感慨的口吻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接着,“那得欢游不回忆”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深深怀念。以下几句通过“胡粤”、“知己”、“城东好风月”等意象,生动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我念城东好风月,同游左二复清发。”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城东共赏美景、畅谈欢笑的情景。“被酒每逐残星归,哦诗动及晨钟歇。”描述了夜晚饮酒赋诗至天明的场景,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

“君家屋后林麓美,佛院阴森隔烟水。”转而描写友人家后的自然美景,以及与佛院的隔水相望,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家乡的向往与怀念。接下来,“时携铁杖来叩门,惊起山僧及童子。”则描绘了诗人不时来访,与友人及其家人共度时光的画面。

“醉骑长松叱欲飞,片片秋云堕如纸。”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与友人饮酒赋诗时的豪放与自由。然而,“云阶月地杳莫攀,即今惟有梦中还。”又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难以触及。

“楼头书剑飘零日,曲里家山怅望间。”诗人回忆起自己离家远游、四处漂泊的日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过去的追忆。“始知聚散枝头鸟,有限欢娱不常保。”表达了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快乐时光难以长久保持的无奈。

最后,“羡君色笑承亲帏,乐事天伦无一少。”诗人羡慕友人能与亲人共享天伦之乐,而自己却只能在梦中回味过去。“我行日夜江之滨,素衣缁尽心生尘。”描述了诗人独自漂泊在外,岁月流逝,衣物褪色,内心充满尘埃与疲惫。“山川风景总堪赋,偏觉故园丘壑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但更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故乡。“遥知文酒足清宴,可念同游漂泊人。”诗人想象着友人在远方享受文雅的聚会,心中不禁为一同游历的伙伴感到牵挂与思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与漂泊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亲情的珍视。黄景仁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客居异乡之人的心境与思绪,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春谷道中

朔风吹客度长林,浩荡川原雪气阴。

一涧红花寒淅洌,双峰隐玉晚萧森。

人因地瘠多饥色,鸟为天空有去心。

日暮那堪途更远,马嘶犹似助悲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山寺偶题

得得千山引去程,精蓝小住一牵情。

十年怀刺侯门下,不及山僧有送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闻思复来岁复馆姑孰

久客青山下,相思有定踪。

感虽倾一饭,才岂愧千钟。

雪助看山意,春生对酒容。

官斋伦寥寂,书札慰吴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青山道中闻稚存已至姑孰(其一)

马头云断处,遥见谢家山。

月色常依旧,风流孰与攀。

故人枉芳讯,今夜隔重关。

为尔摇鞭急,苍苍暮霭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