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危太博

一片灵台众共知,宦途宁肯避危机。

至诚似有神明助,尽室初从瘴海归。

烈火岂能伤美宝,覆盆终是见炎晖。

人生未出功名外,多少京尘待染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众人皆知他心如明镜,官场生涯他怎肯避开风险。
真诚的心仿佛得到神明庇佑,全家刚从热带病疫区归来。
再猛烈的火焰也无法伤害真正的宝贝,乌云之下总会有阳光照耀。
人生在世,除了追求功名,还有多少京城的尘土等待洗净心灵。

注释

灵台:比喻内心。
宦途:仕途,官场生涯。
宁肯:宁愿。
避:避开。
危机:危险或困境。
至诚:极尽真诚。
神明助:神明庇佑。
尽室:全家。
瘴海:热带病疫区。
归:归来。
烈火:猛烈的火。
美宝:真正的宝贝。
覆盆:比喻乌云。
炎晖:阳光。
功名:功业和名声。
京尘:京城的尘土,象征世俗纷扰。
待染衣:等待洗净。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对一位即将启程、赴任之士大夫的送别。开篇即点明“灵台众共知”,可见被送别者在当时已颇具声望,且其人品德行亦为世所仰。接着“宦途宁肯避危机”则表达了这位士大夫面对官场的险恶,依然不畏艰难,愿意承担起责任和挑战。

至诚之心,如同有神明加持,让人敬佩。诗中的“尽室初从瘴海归”隐约透露出这位太守曾在瘴(疠)地任职,经历了艰难困苦,但依然坚韧不拔,最终平安返回。

“烈火岂能伤美宝”用比喻手法强调了这种坚毅不屈的品质,就如同美玉宝石,即使在烈火中炼烧,也无法损害其本质。末句“人生未出功名外,多少京尘待染衣”则是对被送别者的期许和鼓励,希望他能够在仕途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留下不朽的功勋。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高尚的道德追求。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送江茂才

少小尚英奇,高谈与众违。

久穷才信命,远客合思归。

箪食非无乐,京尘误入衣。

云山仍旧好,况是觐庭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送阳曲蔡尉

凤皇贵在德,孔翠岂无文。

诗礼多承训,贤能迥出群。

谈清蜕尘滓,志大蹑烟云。

更喜并州牧,豪英天下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送何秘丞

吴人作蜀官,万里溯惊湍。

地俗虽云异,民情想一般。

智明终戒察,政惠不须宽。

前史多循吏,乘閒更熟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君俞

之子来相问,吾言岂不诚。

文章难得理,声律易求名。

贫甚须清节,亲安莫远行。

异时如有立,宗族亦知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