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三首(其一)

万古神灵岳,三峰镇雍州。

首阳曾北裂,星宿此东流。

台驻轩皇跸,天垂白帝旒。

行携九节杖,长啸访丹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华山的壮丽景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首句“万古神灵岳”直接点明了华山作为自然与神灵交汇之地的神圣地位,给人以崇高的视觉冲击。接着,“三峰镇雍州”则进一步强调了华山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也是区域的象征。

“首阳曾北裂,星宿此东流”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色彩,首阳山仿佛因华山的存在而裂开,星宿似乎也因华山的气势而向东流动,形象地展现了华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台驻轩皇跸,天垂白帝旒”则将历史的厚重感融入其中,提到古代帝王在此驻足,以及天空中垂下的白帝之旒,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暗示了华山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最后,“行携九节杖,长啸访丹丘”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的向往之情,他手持九节杖,长啸着寻找传说中的丹丘,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也暗含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华山的雄伟壮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6)

高孝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华山三首(其二)

谁开千尺峡,断处若相连。

岂有丹梯接,惟凭铁绠悬。

猿攀岩倒上,鼠伏穴傍穿。

自度车箱谷,飞升傲列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登华山三首(其三)

直到神仙窟,阴阴紫翠浓。

希夷云际卧,毛女树边逢。

二十八潭水,五千馀仞峰。

烟霞都踏遍,欲跨两茅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赠王山史先生

紫气行看近,重重岭上云。

山尊秦二华,名重汉三君。

独鹤亭初到,如鸾啸乍闻。

欲依张楷市,可许一廛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鹿忠节公祠

自是胸藏十万兵,提戈出塞事无成。

庙堂不惜封疆坏,门户惟知水火争。

辛苦四年随相国,仓皇一死殉危城。

白扬风急祠前树,犹作金戈铁马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