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叔方侍郎二首(其一)

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

治如清献乖崖样,人在原明子野间。

岂有珠鱼堪作贡,亦无金鹤可携还。

暮年腰脚犹顽健,惜不从公看雁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八个郡的人都知道他的德行宽容,不再需要使用缿筒来解决争端,法庭变得清闲。
治理如同清献和乖崖一样公正无私,他在明亮的原野上,就像子野那样深入人心。
哪里会有珍珠鱼能作为贡品,也没有金鹤可以带回家中。
即使到了晚年,他的身体依然硬朗,只可惜不能跟随您一同欣赏雁山的美景。

注释

八郡:指多个行政区域。
皆:都。
德度宽:品德宽厚。
缿筒:古代诉讼用的器具。
罢设:停止设置。
讼堂:法庭。
治如:治理如同。
清献:古代官员名,以廉洁著称。
乖崖:古代官员名,以刚正闻名。
原明:开阔明亮。
子野:人名,象征公正无私。
珠鱼:珍贵的鱼类,比喻珍贵的贡品。
堪:能够。
作贡:进贡。
金鹤:象征珍贵的物品。
腰脚:身体状况。
顽健:强健有力。
惜:可惜。
雁山:地名,可能指诗人向往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送陈叔方侍郎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自己的朋友陈叔方担任地方官职的情景下创作的。这首诗通过对陈叔方品德和治理才能的赞扬,以及对自己年老体健但无法同行的感慨,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八郡皆知德度宽,缿筒罢设讼堂闲。" 这两句描绘了陈叔方在任职期间,以宽广的胸怀和公正无私的态度治理地方,使得民众都知道他的美德,甚至连用来装米的缿筒也不再用于计算诉讼之事,显示出他清明廉洁、令人们无需争讼的政绩。

"治如清献乖崖样,人在原明子野间。" 这两句进一步赞美陈叔方的治理能力,将其比作古代圣君尧舜时代的清明政治,而自己则像是置身于广阔原野之中,感受着那种平和安宁的气氛。

"岂有珠鱼堪作贡,亦无金鹤可携还。" 这两句表达了对陈叔方不图私利,只为民做主,不像一些官员那样通过贡品或珍奇物品来谋取个人利益的赞赏。

"暮年腰脚犹顽健,惜不从公看雁山。" 最后两句则是刘克庄对自己年迈体健却不能跟随朋友一同前往的感慨和遗憾之情。他虽然身体还算健康,但毕竟已经步入暮年,对于无法与友人共同去往那远方的雁山,感到十分惋惜。

整首诗通过对陈叔方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叹,表达了送别之情和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本人的高尚品格和超然物外的心态。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陈郎玉汝之官二首(其二)

管鲍交三世,朱陈共一村。

居惭阿承女,获事太丘孙。

惜别吾钟爱,相宾右格言。

应怜垂白叟,计日望回辕。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送陈郎玉汝之官二首(其一)

昔一平津阁,今随孟博车。

径趋乌幕远,渐向鲤廷疏。

分袂三年别,平安两字书。

何时迎昼绣,携酒煮溪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送陈郎玉汝赴淮南计幕

台使方求助,征鞍倍道驰。

君怀翁定省,吾念女伤悲。

玉塞烽全少,金闺籍未迟。

暮年怕离别,计日数归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陈监簿造朝

君昔闲三纪,朝今聚众贤。

居然峙鸾鹄,不似袭貂蝉。

训俭无钗泽,遗忠有笏传。

将何告明主,事事法隆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