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吴门夜泊》由明代诗人周锡所作,描绘了一幅夜晚泊于吴门(今苏州)的生动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情和淡淡的哀愁。
首联“谷口扬帆风正急,野亭云木雨霏霏”,以动态的景象开篇,谷口处帆船在疾风中航行,野亭周围云雾缭绕,细雨蒙蒙,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朦胧的氛围,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敏锐的感受力。
颔联“晚来城郭维舟稳,老去湖山见面稀”,转而描写泊船后的静谧与孤独。傍晚时分,船只安全停靠在岸边,但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熟悉的湖山之景变得越来越稀少,透露出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颈联“十里烟光开叠嶂,两崖楼阁带斜晖”,进一步展开画面,十里长堤上烟雾缭绕,群山连绵起伏,夕阳余晖映照着两岸的楼阁,美不胜收,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惋惜之情。
尾联“夜深欲傍寒山寺,依旧钟声落翠微”,将视线引向夜晚的寒山寺,诗人渴望靠近,却只能听到悠远的钟声回荡在翠绿的山林之中,表达了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夜泊吴门时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变迁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