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
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情和孤独。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佳作。
"春夜阑,更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这几句设定了夜晚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更漏(夜里计时的工具)声促,显示出夜深人静,而金烬(灯盏)下的烛火却在努力地照亮最后的黑暗,营造出一种无奈和孤独。
"惊梦断,锦屏深,两乡明月心" 这里的惊梦断,是指梦醒了,但梦中的情景仍然深刻。锦屏深可能是卧室的装饰,也象征着心灵的深处。而“两乡明月心”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故土和所思之人的牵挂,明月往往是思念的象征。
"闺草碧,望归客,还是不知消息" 闺草碧绿,是春天的景象,而望归客则透露出作者渴望回家的情感。不知道消息,则是对远方亲人或所思之人的关切和无奈。
"孤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 这里的“孤负我”表达了自我对待的孤独与无助,而“悔怜君”则是对于过去行为的悔恨和对所思之人的怜爱。最后一句,“告天天不闻”,则是在表达无论如何呼唤,天空都无法传递自己的声音和心声。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静谧、梦境的断续、春草的碧绿、明月的清辉以及对天空的无声呐喊,勾勒出一个渴望却又感到孤独与无力的内心世界。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一种深切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内心独白的一种表达。
不详
一字延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南浦情,红粉泪,争奈两人深意。
低翠黛,卷征衣,马嘶霜叶飞。
招手别,寸肠结,还是去年时节。
书托雁,梦归家,觉来江月斜。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
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记得去年,烟暖杏园花正发,雪飘香。
江草绿,柳丝长。钿车纤手卷帘望,眉学春山样。
凤钗低袅翠鬟上,落梅妆。
东风急,惜别花时手频执。
罗帏愁独入,马嘶残雨春芜湿。
倚门立,寄语薄情郎,粉香和泪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