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长沙许侍御

三年文会许追随,和遍南朝杂体诗。

未把彩毫还郭璞,乞留残锦与丘迟。

竹斋琴酒欢成梦,水寺烟霞赏对谁。

今日秋风满湘浦,秪应搔首咏琼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曾许诺三年内追随文会,参与南朝的各种诗歌创作。
未曾归还彩色的毛笔给郭璞,只希望保留一些佳作给丘迟。
在竹斋中弹琴饮酒的乐趣化为梦境,水边寺庙的美景又与谁共赏。
如今秋风吹过湘浦,只剩我独自抚头吟咏美好的诗篇。

注释

许追随:承诺跟随。
南朝杂体诗:南朝各种风格的诗歌。
彩毫:彩色的毛笔。
郭璞:古代文学家,此处代指佳作。
乞留:请求留下。
丘迟:另一位文学家。
竹斋:竹林中的书斋。
琴酒欢:弹琴饮酒的欢乐。
水寺烟霞:水边寺庙的云雾霞光。
赏对谁:与谁共享。
秋风满湘浦:秋风吹过湘江两岸。
秪应:只应。
搔首:抓头,表示思考或感慨。
琼枝:美玉般的树枝,比喻美好的诗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名为《寄长沙许侍御》。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寄情于友的人生哲理诗。

“三年文会许追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不舍昼夜的追随之情。"和遍南朝杂体诗"则显示出诗人广泛地与朋友交流诗歌,共同吟唱南朝诗风。

“未把彩毫还郭璞”,这里的“彩毫”比喻诗人的笔墨,而“郭璞”可能是当时的一位文人或者画家。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不愿轻易割舍的情感。

“乞留残锦与丘迟”,“残锦”比喻已有的成就或美好的回忆,"乞留"则是希望保留这些宝贵的记忆。"丘迟"可能是诗人所敬重的人物,或者是虚指某种理想的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竹斋琴酒欢成梦,水寺烟霞赏对谁”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竹斋”和“水寺”都是宁静自然之地,“琴酒”则是古人常用来寄托情感的物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

最后两句“今日秋风满湘浦,秪应搔首咏琼枝”则是诗人在秋天的湘江之滨,感受到凛凛秋风,而心中却仍旧是对友情的思念。"秪应"是一种草本植物,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坚韧不拔的情谊;"搔首"则是在表达诗人在深夜里回想起朋友,难以入眠的心境;"咏琼枝"则是借用古代传说中仙人的琼花来比喻高洁的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对美好回忆与未来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的情感寄托和深沉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256)

李群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读书处”。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 字:文山
  • 籍贯:唐代澧州
  • 生卒年:808~862

相关古诗词

寄张祜

越水吴山任兴行,五湖云月挂高情。

不游都邑称平子,只向江东作步兵。

昔岁芳声到童稚,老来佳句遍公卿。

如君气力波澜地,留取阴何沈范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晚莲

露冷芳意尽,稀疏空碧荷。

残香随暮雨,枯蕊堕寒波。

楚客罢奇服,吴姬停棹歌。

涉江无可寄,幽恨竟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望月怀友

浮云卷尽看朣胧,直出沧溟上碧空。

盈手水光寒不湿,流天素彩静无风。

酒花荡漾金尊里,棹影飘飖玉浪中。

川路正长难可越,美人千里思何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黄陵庙

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俨然。

野庙向江春寂寂,古碑无字草芊芊。

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鹃。

犹似含颦望巡狩,九疑愁断隔湘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