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道场山遇雨

飘然久作登临想,才遇名山雨亦游。

林尾乱声犹间响,枝头残滴未全收。

濯翻野竹从教亸,冲落岩花放出流。

欲把姓名书石上,几回拈笔又成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向往着登山游览,一旦遇到名山就连雨天也想去游玩。
山林深处还零星传来雨声,树枝上残留的雨滴尚未完全落下。
任由山野间的竹子在雨中摇曳,让岩壁上的花朵随水流淌。
我曾想在石头上刻下自己的名字,但多次提笔却又放下。

注释

飘然:轻松自在的样子。
久作:长久以来。
登临:登山游览。
想:向往。
才遇:刚刚遇到。
名山:著名的山。
雨亦游:即使下雨也要去游玩。
林尾:山林的深处。
乱声:嘈杂的声音。
犹间响:仍然间歇响起。
枝头:树枝顶端。
残滴:残留的雨滴。
未全收:尚未完全落下。
濯翻:冲洗翻动。
野竹:野生的竹子。
亸:摇曳。
冲落:冲刷落下。
岩花:岩石上的花朵。
放出流:随水流动。
欲:想要。
书石上:刻在石头上。
几回:几次。
拈笔:拿起笔。
成休:停下。

鉴赏

这首宋诗《游道场山遇雨》是周弼所作,描绘了诗人游历道场山时遭遇风雨的独特体验。首句“飘然久作登临想”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对山水之游的向往和期待,而雨中的游历更显得意外与惊喜。接下来的“才遇名山雨亦游”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不期而遇的缘分。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雨中的山景:“林尾乱声犹间响,枝头残滴未全收。”雨打在树林中,声音嘈杂且断断续续,枝头上的雨滴尚未完全落下,营造出一种空灵而生动的画面。诗人的情感随着自然景色的变化而起伏,“濯翻野竹从教亸,冲落岩花放出流”写出了雨势之大,竹叶被雨水打湿低垂,岩花则随水流淌,展现出山间雨后的清新景象。

最后两句“欲把姓名书石上,几回拈笔又成休”,诗人想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石头上以纪念这次经历,但每次拿起笔却又停下,可能是因为感慨万千,觉得这样的瞬间更值得珍藏于心,而非物质的痕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感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03)

周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道中有感

远程已过经行处,别有逶迤古道存。

寺已寂寥犹有殿,水才穷尽又逢村。

一株枯木人分路,十里飞花客过门。

必竟悉依生处乐,不知何事别家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感事

书剑悠悠屡变迁,老谙多故始知天。

汗青每愧抛长日,发白无由逐少年。

暮雨暗消江岸柳,晓霜初透野池莲。

此心悬解何须语,人问惟应一指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溪馆送别

旅馆成佳集,临觞送远征。

厨烟含烛焰,溪雨夺琴声。

愁动草边色,恨牵花外情。

明朝过平望,应念隔春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酬李达可

归心终自遂,何必恋虚声。

转觉青衫恶,谁怜白发生。

扫花山石瘦,洗药野泉清。

应有忘机者,时来伴我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