辄歌盛美献秘阁侍郎

济时才略本纵横,翻向文章振大名。

政事堂中辞重位,图书阁下养闲情。

高高节行将谁比,的的襟怀向我倾。

吟得新诗只相寄,心看轩冕一铢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治世的才能原本就显赫,却转向文学创作赢得盛誉。
在政事堂中他辞去重要职位,退居图书阁享受清闲时光。
他的高尚品行无人能及,坦诚的心扉向我倾诉无遗。
他创作的新诗只愿寄予知己,对权位看得极轻,视如鸿毛。

注释

济时才略:治世的才能。
纵横:显赫,卓越。
文章:文学创作。
振大名:赢得盛誉。
政事堂:朝廷的决策机构。
辞重位:辞去重要职位。
图书阁:藏书的地方,隐退之处。
养闲情:享受清闲时光。
高高节行:高尚品行。
比:相比。
的的襟怀:坦诚的心扉。
相寄:寄予。
轩冕:权位,官职。
一铢轻:极轻,视如微不足道。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诗人李昉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朋友才华横溢、文章声名大噪的赞赏之情。开篇“济时才略本纵横”表明诗人的朋友在当下能够发挥其文学才能,无所顾忌地展现才华;“翻向文章振大名”则强调了朋友通过文字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声誉。

接着,“政事堂中辞重位”可能暗示诗人或诗人的朋友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但选择放弃重要职位,转而“图书阁下养闲情”,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乐于隐逸的生活态度。这里的“图书阁下”象征着一种文雅和宁静的环境。

第三句“高高节行将谁比”是对朋友高尚品行的赞美,意在寻找与之匹配的人物,但最终表明无人能与其相比。紧接着,“的的襟怀向我倾”,则描绘了诗人的朋友以真诚坦率的心态对待自己。

最后两句“吟得新诗只相寄,心看轩冕一铢轻”表达了诗人与其朋友之间的情谊深厚,他们通过互赠新作的方式交流思想和情感。同时,“心看轩冕一铢轻”则透露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利禄的态度,认为这些都不如友情重要。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李昉对朋友才华与品格的赞赏,也反映了唐末宋初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真挚友谊以及淡泊功名的心境。

收录诗词(91)

李昉(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 字:明远
  • 籍贯: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
  • 生卒年:925年-996年2月22日

相关古诗词

暑雨初晴炎风称解更逢连假甚适闲情竹轩正恣于高眠蓬阁忽贻于佳句一篇一咏虽许于唱酬载笑载言颇疏于陪接不蒙顾我深所慊怀敢次来章用伸微抱

一朝才退掩衡门,如此争能答圣恩。

病质尚惭纡组绶,闲心惟拟泥琴樽。

行虽策杖身无力,卧亦看书眼渐昏。

蓬阁神仙转疏我,近来曾不访西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谢侍郎三弟朝盖相过

喜得君来慰我心,清欢何假酒频斟。

共窥鹤迹行苔径,同听莺声坐柳阴。

蝴蝶绕栏飞又歇,蔷薇压架浅兼深。

相留不用忙忙去,直待林梢夕照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数日来顿疏酬唱若无牵率宁度郁蒸辄贡狂吟用惊昼寝

日照清空火欲燃,须将酬唱强相牵。

若无啸月吟风侣,争度流金铄石天。

帘卷小亭终少到,簟铺深室亦难眠。

如何偷得清凉乐,除却冥心学坐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新桐庐知县员外端修节行富有才名九霄未展于奋飞百里暂劳于绥抚言之美任即动征桡敢赋恶诗用伸攀送

词笔淩云正后生,安贫守道住神京。

昔年南国无虚誉,今日终朝有令名。

杨柳岸边挥袂去,木兰舟里载书行。

琴堂莫作多时计,碧落方开万里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