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大兄弓伯挽歌二首(其一)

薤上露,光油油,日出曈曈,其光易收,乐日之匿得久留。

将何奉,奉咿嚘。室有妇,膝有儿。儿为父,妇为师。

夔夔终日夕,鸡鸣晨起以奉之。

妇步亦步,妇趋亦趋,伛伛偻偻,为儿觅肥腴。

如何令死心怦摧,姝姝媚媚,眉不得开,将此悲君胡当哉。

日已匿,阴已霾,轶云霓,足徘徊,露晞朝阳乐无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友人管大兄弓伯离世的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如“薤上露”、“日出曈曈”和“日已匿,阴已霾”,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诗人通过描绘妇人和孩子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深厚,以此反衬出管大兄的离去带来的悲痛。

“儿为父,妇为师”一句,强调了家庭中的尊卑关系和责任,而“夔夔终日夕,鸡鸣晨起以奉之”则表现出家人对逝者的忠诚与怀念。诗人的情感转折强烈,从日常生活的描绘到“如何令死心怦摧”的悲痛,再到“日晞朝阳乐无涯”的无奈,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挽歌的独特韵味,表达了对故人的深切哀思。

收录诗词(1514)

王夫之(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夕堂。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自幼跟随自己的父兄读书,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清起义,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著书立传,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 字:而农
  • 号:姜斋
  • 籍贯: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
  • 生卒年: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管大兄弓伯挽歌二首(其二)

蒿里谁家地,不在蒸江上。

不在湘潭城,不在苍梧黄茅瘴。

祝融为盖,白石为舆,安安缓缓驾輀车。

挽人勿諠,听我唱言。

魂归湛湛之青天,形返茸茸之墓田。

鼓毋怒,笛毋悲,庸夫不骂鬼,世间何用庸夫为。

以尔笑骂代痛哭,鸺鹠乾鹊齐上屋。

主人弃屋返青山,庸夫他家觅酒肉。

我有酒,不酬黄泉将润庸夫口。

肥牛十脔醇醪三斗,辘辘轴轴狂鼓庸夫死奔走,黄泉之人应拍手。

形式: 古风

避暑王恺六山庄会夕雨放歌

杨梅塞前杨梅熟,草覆溪流绕南麓。

雷声昨夜破疏星,片片馀云留岳足。

云留云去争新晴,蕉叶回风绿倒倾。

吹灯相照两含情,良宵不负新凉生。

我不能饮君不歌,华月出云光奈何。

电漾金液雷颤牖,浮云上头悬北斗。

放棹唯寻杜景贤,倚藤长爱支离叟。

就君销夏借君闲,无归之客身阑珊。

稻脚将圆子鱼长,高枕无心谋往还。

形式: 古风

些翁补山堂诗和者数十人今春始枉寄次韵奉和并敩翁体

当其为人不知虎,何妨疑虎能生羽。

罗刹刀兵诸天花,此土强名之为雨。

山非山,湖非湖,无弦之琴知音孤。

凭空结,架飞楼,琼岛八千仞,东海之西疑有无。

肃慎之矢其长咫,公孙见鸡有三耳。

清波不犯自垂纶,何但胸中五岳起。

东藏郓欢龟阴之田,西虞芮倒影晶天无表里。

有虞之媦吮毫腐,九疑云霾十疑补。

非公拄杖划破苍梧烟,下士痴将修眉黛茎数。

我不出门登公堂,公勿谓我精神荒。

别峰凝紫鸟道碧,从门入者徒徬徨。

形式: 古风

拟古诗十九首(其一)

临歧送远道,春草生道旁。

春草生有时,远行去无方。

逝水无西归,游子怨流光。

高台多夕风,平原足晨霜。

去者日益永,留者情益警。

元云迷四郊,方望不得逞。

思君褰罗帏,灭烛无馀影。

弃置良独难,没生誓幽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