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禅宗的口吻,探讨了身份与外在形式的关系。诗人以“如来昔日贸皮衣”开篇,借用佛祖过去贸易皮衣的故事,隐喻人们追求外在物质或形式上的改变,以此寻求内心的满足或解脱。然而,“数载惭将鹤氅披”,诗人指出这种改变最终只会带来惭愧,因为鹤氅并非适合于佛祖的身份,正如外在的物质追求并不能真正满足内在的精神需求。
接下来,“还我丈夫调御服”,诗人呼吁回归本真,找回属于自己的、适合的身份和生活方式。“须知此物不相宜”,强调了选择适合自己的事物的重要性,无论是外在的衣物还是内在的生活方式,都应该符合个人的真实需求和身份特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表达了对个体身份认同和生活选择的深刻思考,鼓励人们追求真实自我,而非盲目追求外在的形式或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