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崇山》,是宋代诗人沈辽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崇山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首句“少小讽二典,已知崇山遥”,诗人回忆起年幼时诵读古代经典,便已对崇山的壮丽景象心生向往。接着,“朅来澧川溪,乃更识岧峣”两句,描述了诗人来到澧川溪后,更加深刻地领略到了崇山峻岭的巍峨壮观。
“始咏皇国盛,土宇包前朝”两句,诗人开始歌颂国家的繁荣昌盛,国土广阔,覆盖着历史的长河。接下来,“荒徼抚民社,置官颁教条”描绘了国家在边远地区设立官员,颁布教化之策,以治理民众的情景。
“顿惊羁旅迹,舟车任飘飘”两句,诗人感叹自己作为旅人,面对舟车的漂泊不定,内心感到震惊和无奈。紧接着,“中吴五千里,冲涉信已辽”表达了诗人穿越五千里中吴地区的艰难旅程,这种经历让他深感辽阔与遥远。
最后,“使人重增念,郁结自无聊。何当奋归棹,江汉水迢迢”四句,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旅途的艰辛和孤独,他渴望早日返回故乡,让心灵得到慰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对崇山的热爱与对自由回归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