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寺留题

吟入惠山山下寺,古泉闲挹味何嘉。

好抛此日陶潜米,学煮当年陆羽茶。

犹负片心眠水石,略开尘眼识烟霞。

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篷宿浪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漫步进入惠山山下的寺庙,静静地品尝古泉滋味多么美好。
愿抛却今日的俗世忧虑,如陶渊明般安心种米,学习陆羽当年泡茶的技艺。
还想在山水间留恋,哪怕只有一片真心,略微打开尘封的心窗欣赏烟霞。
忙碌的生活还未结束,又要向东离去,独自一人乘着小舟,在浪花中过夜。

注释

惠山:地名,位于江苏无锡,以泉水著名。
闲挹:悠闲地汲取。
陶潜米: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比喻清静无为的生活。
陆羽茶:陆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茶圣,这里指品茗艺术。
片心:一片真心,指内心深处的情感。
尘眼:尘世的眼光,比喻世俗的观念。
烟霞:自然景象,常用来形容美景。
孤棹:孤独的小船。
寒篷:寒冷的船篷,形容环境的清冷。
浪花:江河湖海中的波浪,象征生活的起伏不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惠山山下寺中吟咏之情景。开篇即以“古泉闲挹味何嘉”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古泉水清甘美,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澄明与纯净。

接着“好抛此日陶潜米,学煮当年陆羽茶”两句,则通过对唐代诗人陶渊明(陶潜)和茶圣陆羽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逸乐生活的向往。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其《归去来兮辞》中有“种豆南山下”之句,体现了一种回归自然、逃离尘世的理想;而陆羽则是唐代茶道的代表人物,通过品茶体验生命的纯粹与美好。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精神上的自在和自由。

“犹负片心眠水石,略开尘眼识烟霞”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仍存有一份对于自然之美的留恋,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水石常象征着清净与坚实,而烟霞则给人以梦幻与遥远的感觉,诗人似乎在试图开启尘封的心灵之眼,以识别和感受这种超凡脱俗的美。

最后“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篷宿浪花”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人虽然享受着山寺之美,但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和对于生命旅程的无常感。劳生,意味着生命的辛勤付出与不息的流转;而“还东去”,则是诗人面对现实,无奈地继续自己的生活道路。

整首诗通过山水意象和对古人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于生命旅程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朝退偶题

吏隐金门祗似闲,退朝穷巷懒开关。

经年不到公卿宅,五日空随侍从班。

禁漏出花寒历历,御泉通市细潺潺。

功名未立年犹少,争忍携琴去旧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朝簪

一戴朝簪已十年,半居谪宦半荣迁。

壮心无复思行道,病眼唯堪学坐禅。

醉谢陶公长欠酒,俸惭吾祖不言钱。

白头郎署成何事,见拟休官自种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游四皓庙

修篁瑟瑟石磷磷,去谒荒祠不厌频。

四皓古来无事客,贰车今世最闲人。

紫芝欲采非仙骨,红药曾题是近臣。

一奠村醪还独酌,满轩松雪照吟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游虎丘寺

寺墙围著碧孱颜,曾是当年海涌山。

尽抱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

剑池草色经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

珍重晋朝吾祖宅,一回来此便忘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