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树

古树何人种,清阴减昔时。

莓苔根半露,风雨节偏危。

虫蠹心将穴,蝉催叶向衰。

樵童不须剪,聊起邵公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谁人在古代种下这树,它曾经的浓荫现已稀疏。
树根半露在青苔之中,枝节在风雨中显得格外险峻。
虫子蛀蚀着树心形成洞穴,秋蝉声声似乎在催促叶子走向枯萎。
砍柴的童子不必去修剪它,这树让人不禁想起邵公的典故。

注释

古树:古老的树木。
何人:谁。
清阴:树木投下的清凉阴影。
减昔时:比过去减少了。
莓苔:青苔,指潮湿处生长的绿色植物。
根半露:树根一半裸露在外。
风雨:自然界的风和雨。
节偏危:树木的枝节因年久变得不稳固。
虫蠹:虫子蛀蚀。
心将穴:树心快被蛀空形成洞穴。
蝉催:蝉的鸣叫仿佛在促使。
叶向衰:叶子趋向于枯萎。
樵童:砍柴的小孩。
不须剪:不需要去修剪这棵树。
聊起:引起,勾起。
邵公思:对邵公的思念或联想,邵公,可能指历史上的贤者,这里借指对往昔或某种德行的怀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古树旁的自然景象和诗人内心情感的交织图画。诗人通过对古树的观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古树何人种,清阴减昔时。" 这两句表明古树已年久失去了最初栽种者的痕迹,而它所提供的清凉阴影也不如往昔那么浓密了。这既是对自然界变化的一种描绘,也隐喻着时间流逝带来的物是人非。

"莓苔根半露,风雨节偏危。" 莓苔(一种草本植物)的根部位暴露在外,而古树在风雨交加中显得更加脆弱。这两句强调了自然界的生长与毁灭并存,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悟。

"虫蠹心将穴,蝉催叶向衰。" 昆虫开始在树干上开凿洞穴,而蝉类昆虫的声音似乎在催促着树叶的凋零。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情景,同时也象征着生命力衰退的一种无声哀叹。

"樵童不须剪,聊起邵公思。" 最后两句表达诗人观察到樵夫(伐木者)不必对古树进行修剪,而是让心中泛起对古代贤士的怀念。这既是对自然界保持原生态的呼吁,也是诗人通过自然景物联想到历史人物,表达自己对往昔文化和智慧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古树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哲理思考,是一首情意交织、意境深远的佳作。

收录诗词(174)

马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 字:虞臣
  • 籍贯: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
  • 生卒年:799—869

相关古诗词

酬田卿送西游

华堂开翠簟,惜别玉壶深。

客去当烦暑,蝉鸣复此心。

废城乔木在,古道浊河侵。

莫虑西游远,西关绝陇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酬刑部姚郎中

路岐人不见,尚得记心中。

月忆潇湘渚,春生兰杜丛。

鸟啼花半落,人散爵方空。

所赠诚难荅,泠然一雅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雒中寒夜姚侍御宅怀贾岛

夜木动寒色,雒阳城阙深。

如何异乡思,更抱故人心。

微月关山远,闲阶霜霰侵。

谁知石门路,待与子同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霁后寄白阁僧

苍翠霾高雪,西峰鸟外看。

久披山衲坏,孤坐石床寒。

盥手水泉滴,燃灯夜烧残。

终期老云峤,煮药伴中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