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的《和后村书窗韵四首(其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读书、学问、禅宗以及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有馀宁要厥闻驰”意为:即使拥有丰富的知识,也未必追求名声的传播。诗人似乎在强调知识的价值不应仅仅体现在名声上,而应更注重其内在的意义与影响。
“架上书多已懒披”则表明了诗人对书籍的态度,可能是因为阅读过多,反而感到疲惫或厌倦,暗示了知识的获取与消化并非易事。
“学养丹须明鼎灶”中的“学养丹”可能是指通过学习来修炼身心,达到某种精神上的升华。“明鼎灶”则是指了解并掌握修炼的方法与过程。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修身养性之道的重视与探索。
“要参禅莫怕钳椎”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的理解与态度。禅宗修行往往需要面对内心的挑战与困难,诗人鼓励人们勇敢地去探索与实践,不要畏惧过程中的艰辛。
“痴心浪说诗穷达”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与个人命运关系的反思。他认为,过分执着于诗歌的成败得失,可能会陷入一种无谓的痴心妄想之中,实际上,诗歌的价值在于其本身,而非外在的评价或成就。
“冷眼閒看世盛衰”则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他以冷静的眼光审视世间万物的兴衰更替,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
最后,“千古纷纷皆梦事,道难行矣却知之”总结了诗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他认为,无论古今,人们的追求与经历都充满了虚幻与不确定性,而真正的道理往往难以实践。这句话既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知识、修行、世事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