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人陆之箕

客有登台赋远游,蓟门金尽坐高秋。

总怜岐路无知己,不向风尘为白头。

木落毗陵看过雁,月明张翰倚扁舟。

未将簪绂论多病,草色姑苏到自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吴人陆之箕》。诗中描绘了友人离别的情景,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首联“客有登台赋远游,蓟门金尽坐高秋。”以友人登高远眺,准备踏上旅途的形象开篇,暗示了离别的氛围。接着“蓟门金尽”四字,既点明了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也暗含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

颔联“总怜岐路无知己,不向风尘为白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担心友人在旅途中孤独无依,难以找到知音,因此不愿让友人为此而白头苍苍,饱经风霜。

颈联“木落毗陵看过雁,月明张翰倚扁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友人或许在旅途中会看到南飞的大雁,想起古人张翰的典故,借以寄托思乡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

尾联“未将簪绂论多病,草色姑苏到自愁。”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担心友人在仕途或生活中遭遇挫折,但更多的是对友人未来命运的关切与忧虑。最后,“草色姑苏到自愁”一句,以草色象征友人未来道路的未知与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离别时的场景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共同忧虑,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送李司封谪广陵

明光起草羡青春,服药求仙笑此身。

白首云霄空荐士,黄金湖海未逢人。

广陵鸿雁来秋色,寒雨江枫度逐臣。

见说故园湘上水,懒将词赋吊灵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王侍御

看君绣斧秣陵回,乌府遥应接凤台。

寒雨钟山千水下,白云秋色大江来。

时危揽辔中原出,日近封章北极开。

当道狐狸何足问,边城今有郅都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同子与登湖上台

大漠苍苍鸿雁回,中原极目思悠哉。

白云双阙湖边出,落日西山树杪来。

词客百年相对酒,秋阴万里共登台。

侧身戎马过逢地,城柝朝闻角暮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十五夜子与明卿见过

日落青梧白露生,倦游词客凤凰城。

千门过雁来秋色,万里衔杯对月明。

上苑寒高金狄掌,西山影静羽林兵。

解颜今夕无烽火,二妙何当罢请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