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日梦王母献白玉环

梦中朝上日,阙下拜天颜。

彷佛瞻王母,分明献玉环。

灵姿趋甲帐,悟道契玄关。

似见霜姿白,如看月彩弯。

霓裳归物外,凤历晓人寰。

仙圣非相远,昭昭寤寐间。

形式: 排律 押[删]韵

翻译

在梦境中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向着宫殿拜见天颜。
仿佛看见王母降临,清晰地呈上玉环作为献礼。
她的身影走向神圣的帷帐,领悟大道契合玄妙之门。
似乎看见洁白如霜的姿态,又如观赏弯月般的光彩。
霓裳羽衣飘然超脱尘世,凤凰的历法照亮人间。
仙人与圣贤并非遥不可及,在醒与睡之间清晰可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梦中拜见天帝与王母的仙境奇遇,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梦中朝上日,阙下拜天颜”两句设定了诗人在梦中的虚幻境界,亲自朝拜太阳及天帝的尊容。这里的“阙下”指的是古代宫殿前的台阶或城楼,象征着权力和神圣的所在。

接着,“彷佛瞻王母,分明献玉环”表达了诗人在梦中遇见了道教中的女神王母娘娘,并且清晰地记得自己向她献上了一只白玉制成的精美玉环。王母娘娘在道教中是掌管西王母宫的神仙,常被描述为慈祥而庄严的形象。

“灵姿趋甲帐,悟道契玄关”则写出了诗人对于灵性的追求与理解,以及对道家哲学的深刻体会。“甲帐”是古代军中用来保护将领的移动式帐幕,这里比喻仙界或神圣之所;“玄关”则代表了深奥难懂的道家哲理。

“似见霜姿白,如看月彩弯”两句诗人通过梦境中所见到的景象来感悟自然界的美丽与神秘,霜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洁白,月牙形状的弧线则充满了动人的韵味。

“霓裳归物外,凤历晓人寰”表达了诗人希望超脱凡尘,追求仙道,最终达到与神通晓的人间界限之间的和谐共存。“霓裳”指的是仙人的衣衫,“凤历”则是传说中凤凰之类的祥瑞之鸟。

最后,“仙圣非相远,昭昭寤寐间”强调了诗人对于神仙境界与凡尘世界之间并无多大差距,只是在梦醒时刻才会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分界线。在这里,“昭昭”意味着明显、清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梦中的奇遇,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仙境的深切向往和对道家哲学的理解。

收录诗词(5)

张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中曾应进士试。事迹见《文苑英华》卷一八九省试州府试诗。《全唐诗》存诗2首

相关古诗词

良田无晚岁

人功虽未及,地力信非常。

不任耕耘早,偏宜黍稷良。

无年皆有获,后种亦先芳。

膴膴盈千亩,青青保万箱。

何须祭田祖,讵要察农祥。

况是春三月,和风日又长。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秦镜

楼上秦时镜,千秋独有名。

菱花寒不落,冰质夏长清。

龙在形难掩,人来胆易呈。

升台宜远照,开匣乍藏明。

皎色新磨出,圆规旧铸成。

愁容如可鉴,当欲拂尘缨。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龟负图

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

五方行有配,八卦义宁孤。

作瑞旌君德,披文叶帝谟。

乘流喜得路,逢圣幸存躯。

莲叶池通泛,桃花水自浮。

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

形式: 排律

织鸟

季春三月里,戴胜下桑来。

映日华冠动,迎风绣羽开。

候惊蚕事晚,织向女工裁。

旅宿依花定,轻飞绕树回。

欲过高阁柳,更拂小庭梅。

所寄一枝在,宁忧弋者猜。

形式: 排律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