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春令/一落索.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形式: 词牌: 上林春令

翻译

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总是在回忆灞桥分别后的情形。
深夜时梅花的清香从窗外飘入室内的斗帐中,任凭幽深的月光和浓厚的云层覆盖着整个大地。夜晚寒冷,只好躲在温暖的流苏帐中,只是可怜后庭的梅花,被风吹落了许多。

注释

上林春令:词牌名,前后段各四句。
蝴蝶:喻雪片飞舞。
回:指飘飞。
灞桥:这里语含双关,灞桥义是唐人折柳饯别之处所,此扣离别之意。
漏:即漏箭,为古代宫中计时器具。
月深云厚:指积雪。
流苏:帘帐上垂下来的继子,用彩羽或丝织品制成,起装饰作用。
这里泛指帘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美好景致的深情描述。"蝴蝶初翻帘绣"一句,以蝴蝶翻飞的动态来衬托初春的温暖和生命力,帘绣则是室内装饰的一部分,这里通过蝴蝶在其间飞舞,传达了春意渐浓之感。接下来的"万玉女、齐回舞袖",以优美的舞姿描写女性的柔美与活力,"万玉"可能指的是穿戴着珍珠玉饰的女子,"齐回"则强调了她们舞动时衣摆的和谐之美。

第三句"落花飞絮濛濛"以轻盈的落花来映衬春日的温柔,而"长忆著、灞桥别后",则转而表达了一种离愁,通过对灞桥一地的记挂,传递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深情留恋。

"浓香斗帐自永漏"描述的是室内温馨的生活场景,斗帐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精致的床帐,这里用来形容室内的清幽与温暖。"任满地、月深云厚"则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的画面,月光洒满大地,与浓郁的云层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神秘的氛围。

最后两句"夜寒不近流苏,祗怜他、后庭梅瘦"则是对春夜清冷的感受和对梅花瘦削之美的赞颂。"夜寒不近流苏"表达了夜晚的寒意,而"祗怜他、后庭梅瘦"中,作者以一种怜悯的情怀,对后园中的梅花进行描绘,这里的梅花因春寒未褪而显得有些瘦削,但正是在这份瘦削之中,蕴含着独特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致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

收录诗词(483)

毛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 字:泽民
  • 籍贯: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
  • 生卒年:1056——?约1124

相关古诗词

于飞乐(其一)和太守曹子方

水边山,云畔水,新出烟林。送秋来、双桧寒阴。

桧堂寒,香雾碧,帘箔清深。

放衙隐几,谁知共、云水无心。

望西园,飞盖夜,月到清尊。为诗翁、露冷风清。

退红裙,云碧袖,花草争春。

劝翁强饮,莫孤负、风月留人。

形式: 词牌: 于飞乐

于飞乐(其二)代人作别后曲

记瞢腾,浓睡里,一片行云。未多时、梦破云惊。

听辘轳,声断也,井底银瓶。

不如罗带,等闲便、结得同心。

系画船,杨柳岸,晓月亭亭。记阳关、断韵残声。

被西风,吹玉枕,酒魄还清。

有些言语,独自个、说与谁应。

形式: 词牌: 于飞乐

于飞乐(其三)别筵赠歌妓姊妹

并梅兄,双蝶子,烟缕衫轻。凤凰钗、缭绕香云。

淡梳妆,□得恁,雪腻酥匀。

揉春捻就,更是他、花与精神。

黛尖低、桃萼破,微笑轻颦。早做成、役梦劳魂。

好风前,佳月下,莫忘行人。

扁舟去也,没个事、多样离情。

形式: 词牌: 于飞乐

小重山(其三)春雪小醉

门外东风糁玉尘。曲房花气蔼,博山春。

小槽珠滴桂椒芬。梅蕊绽,谁共醉中闻。

睡起静无人。曲屏横远翠,锦为邻。

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楚峰云。

形式: 词牌: 小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