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岳正为毛素轩所作的挽诗,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首句“丹诏曾沾锡虎符”暗示了毛素轩曾受朝廷重用,拥有显赫的地位;“一官如隐卧三吴”则描绘了他退隐后的闲适生活,寓含了对仕途浮沉的感慨。
“闲寻春色来黄岭,细咏周诗到白驹”通过描绘毛素轩在山水间寻找春色,品读古籍的场景,展现了其高雅的志趣和对学问的热爱。“何必蛟龙终得雨”暗喻即使身处困境,毛素轩也有如蛟龙潜藏待时,期待风云际会。“须知鸾凤已能雏”进一步赞美他的才情,如同凤凰之子已经展翅。
最后两句“不堪玉树埋秋草,欲吊无因致束刍”以哀婉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毛素轩英年早逝的痛惜,以及自己无法亲自凭吊的遗憾,只能寄托哀思于无尽的秋草之中。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对故人的深情缅怀和对其人品才情的深情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