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司空酬满城杨少尹

圣朝偏重大司空,人咏元和第一功。

拥节高临汉水上,题诗远入舜城中。

共惊向老多年别,更忆登科旧日同。

谁不望归丞相府,江边杨柳又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圣明的朝代特别看重大司空,人们歌颂他是元和年间的第一功臣。
他手持符节,高踞汉水之滨,诗篇流传到遥远的舜城之中。
大家惊讶于久别重逢,更怀念昔日一同登科的日子。
每个人都期盼能回到丞相府,江边的杨柳又在秋风中摇曳。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表达了对朋友、同僚裴司空(即裴度)的怀念和赞美。诗中通过对比和历史事件,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首句“圣朝偏重大司空”表明裴司空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人咏元和第一功"则说明他在元和年间(即唐宪宗时期)的政绩被人们广泛赞颂。

接下来的两句,“拥节高临汉水上,题诗远入舜城中”,描绘了裴司空手持官印,在汉水之滨题诗,其诗文气势如同古圣帝舜的传说一样深邃。这不仅展示了裴司空的文学才华,也映射出其政治地位和影响力。

中间两句,“共惊向老多年别,更忆登科旧日同”表达了诗人与裴司空长时间的分别以及共同经历过科举考试时光的回忆。这里的“共惊向老”指的是两人都对流逝的岁月感到震惊和感慨。

最后两句,“谁不望归丞相府,江边杨柳又秋风”,则充满了对裴司空的深情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丞相府"指的是裴司空官至宰辅的高位宅邸,而“江边杨柳又秋风”则是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表达了自己对那份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裴司空政绩和文学才能的赞美,以及对共同经历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朋友的高度敬仰。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夜到渔家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夜宿黑灶溪

夜到碧溪里,无人秋月明。

逢幽更移宿,取伴亦探行。

花下红泉色,云西乳鹤声。

明朝记归处,石上自书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岭表逢故人

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

相逢去家远,共说几时归。

海上见花发,瘴中唯鸟飞。

炎州望乡伴,自识北人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岳阳晚景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