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到碧溪里,无人秋月明。
逢幽更移宿,取伴亦探行。
花下红泉色,云西乳鹤声。
明朝记归处,石上自书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独自旅行的意境。开篇"夜到碧溪里, 无人秋月明",设定了一个静谧而清凉的夜晚场景,诗人夜行至一条清澈的溪流边,四周无人,只有明亮的秋月相伴。
接着"逢幽更移宿,取伴亦探行",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选择了继续前进,最终决定在一个幽深的地方过夜。这里的“幽”字加重了一种隐秘和偏僻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花下红泉色,云西乳鹤声"一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这一带的自然风光。"花下红泉色"可能是指溪水中映照着周围山花的红色,或是溪水本身因含有红色的矿物质而显现出特定的颜色,这里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宁静。"云西乳鹤声"则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乳鹤(指鹤在云间飞翔时发出的一种呼叫声)通常象征着高洁与自由,这里的描述让人联想到诗人对精神寄托和追求。
最后两句"明朝记归处,石上自书名"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旅行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回忆这一刻的期待。诗人在临别之际,在一块石头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标识,是诗人与自然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物质证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活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以及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
相逢去家远,共说几时归。
海上见花发,瘴中唯鸟飞。
炎州望乡伴,自识北人衣。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黄沙北风起,半夜又翻营。
战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
深山旗未展,阴碛鼓无声。
几道征西将,同收碎叶城。
昆崙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