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
相逢去家远,共说几时归。
海上见花发,瘴中唯鸟飞。
炎州望乡伴,自识北人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异乡的感慨和对远方家园的思念。开篇“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两句,通过描述山岭的辽阔和旅途的难得相遇,表达了作者行走于遥远的地方,偶尔在这偏僻之地遇到同路人的不易。接着“相逢去家远,共说几时归”两句,则透露出了旅人们彼此询问归期的情景,共同的乡愁和对家的思念。
中间“海上见花发,瘴中唯鸟飞”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岭南地区特有的热带风光,其中“海上见花发”可能指的是海边的椰树或者其他热带植物,而“瘴中唯鸟飞”则表明在这远离尘嚣的地方,只有鸟儿自由翱翔,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感。
最后两句“炎州望乡伴,自识北人衣”,通过对比岭南(炎州)的热带气候与北方的寒冷,以及人们着装上的差异,强化了作者作为北地人的身份和对故土的深切怀念。这里的“北人衣”不仅是外在的衣物差异,更象征着文化、习俗乃至心灵的归属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异乡旅途中的孤独与相遇,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身处南方热带地区的北人所特有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体验。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
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
黄沙北风起,半夜又翻营。
战马雪中宿,探人冰上行。
深山旗未展,阴碛鼓无声。
几道征西将,同收碎叶城。
昆崙家住海中州,蛮客将来汉地游。
言语解教秦吉了,波涛初过郁林洲。
金环欲落曾穿耳,螺髻长卷不裹头。
自爱肌肤黑如漆,行时半脱木绵裘。
旧宅谁相近,唯僧近竹关。
庭闲云满井,窗晓雪通山。
来客半留宿,借书多寄还。
明时未中岁,莫便一生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