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将指下学峡宾声叟为诸友先雨雪载途民亦劳止一诗怀之

空山雪片大如盘,有客远在孤馆眠。

翰林喝马不到地,白帝叱驭亲行鞭。

疾驱滕六笞飞廉,六花急舞狂且颠。

玉皇香案口读宣,深衣大带依然仙。

东里先生履欲穿,湿透布袜枵囊缠。

高谈雄辩垆亭边,不有义意谁肯前。

阳羡山中春信传,两骖已发垂虹鞭。

诸君急棹山阴船,子猷逸兴今翻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寂静的山中雪花如大盘,有位旅人独眠于孤寂的旅馆。
翰林院的官员喝令马匹停下,白帝亲自挥鞭驱赶着它们。
疾驰的六龙鞭打飞廉,雪花狂舞,如同疯狂的舞蹈。
玉皇在香案前诵读圣旨,身着仙人的深衣大带。
东里先生的鞋子快磨破了,湿透的布袜和空瘪的钱袋缠绕着他。
他在炉亭边高谈阔论,若无正义之志,无人愿来倾听。
阳羡山中传来春天的消息,两匹马已备好长鞭等待出发。
朋友们急忙划动山阴的船只,子猷的逸兴此刻又高涨起来。

注释

空山:寂静的山。
孤馆:孤独的旅馆。
翰林喝马:翰林官命令马匹。
白帝:古代神话中的帝王。
疾驱:疾速驱赶。
六花:雪花。
玉皇:天帝。
深衣大带:古代仙人的服饰。
东里先生:古代学者。
枵囊:空瘪的钱袋。
阳羡山:地名。
垂虹鞭:象征长而华丽的马鞭。
子猷:历史人物, 品格超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景中的山野孤寂和人马行走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空山雪片大如盘,有客远在孤馆眠。" 开篇便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雪后的幽深山谷图景,雪花纷飞,如同巨大的盘子覆盖了整个山头,而诗人却在遥远的地方,独自一人在简陋的旅馆中沉睡。这两句诗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孤寂的情境,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翰林喝马不到地,白帝叱驭亲行鞭。" 这里通过翰林(官职名)喝止不听话的马匹,以及神话中的白帝用鞭子驱赶天马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在雪中急行的迫切与奔走的情景。

"疾驱滕六笞飞廉,六花急舞狂且颠。" 这两句以疾风骤雨般的笔触描绘出诗人在大雪中的驾车图像,马匹迅猛地行驶在积雪之中,车轮与雪花交织成一幅动态画卷。

"玉皇香案口读宣,深衣大带依然仙。" 玉皇指代天帝,这里诗人似乎在想象着天上的神灵正在阅读着什么重要的文书,同时自己也保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与从容。

"东里先生履欲穿,湿透布袜枵囊缠。" 这里的“东里先生”可能是对诗人友人的尊称,诗中表达了对朋友脚下泥泞和衣物湿透的关心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外界的恶劣天气。

"高谈雄辩垆亭边,不有义意谁肯前。" 这里描绘了一场在荒凉的亭子旁进行的激昂而又充满智慧的话语交锋,诗人强调了只有真正有道德和信念的人才会参与这样的高谈。

"阳羡山中春信传,两骖已发垂虹鞭。" 阳羡山这里成为消息传递的关键地点,春天的信息通过特使在雪地中传递,而马匹已经被装饰起来准备启程,显示出一种紧迫与期待。

"诸君急棹山阴船,子猷逸兴今翻然。" 诗人呼吁友人们快速搭乘山中的小船,子猷即诗人自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重新开始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人物行动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期待,以及在恶劣天气中坚持精神追求的情怀。

收录诗词(18)

方逢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古柏

四边乔木尽儿孙,曾见吴宫几度春。

若使当时成大厦,也应随例作埃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舟下建溪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过黯淡滩

溪流怪石碍通津,一一操舟若有神。

自是世间无妙手,古来何事不由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访子通

多年不见玉川翁,今日相逢小榭东。

依旧清凉无长物,只馀松桧养秋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