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杳杳钟初发,昏昏户闭时。
巢禽投树尽,疲马入城迟。
醉唱眠茅屋,晓光透槿篱。
荷锄休带月,亭长竖毛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乡村景象。"杳杳钟初发",以钟声的悠远和稀疏,渲染出夜晚即将降临的宁静氛围。"昏昏户闭时",进一步强调了天色渐暗,家家户户纷纷关门闭户的情景。
"巢禽投树尽",写出了鸟儿归巢的动态,暗示着自然界的宁静与有序。"疲马入城迟",通过疲惫的马匹进城速度缓慢,反映出农夫劳作一天后的疲惫状态。
"醉唱眠茅屋",形象地刻画了农人借酒消愁,疲惫不堪后在简陋茅屋里酣睡的场景。"晓光透槿篱",则以清晨微弱的光线穿透篱笆,预示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最后两句"荷锄休带月,亭长竖毛眉",通过农夫扛着锄头,不必再带着月光赶路,以及亭长(乡村官员)的惊讶表情,表达了对农人生活艰辛的同情和对他们勤劳生活的赞美。
整体来看,梅尧臣的《暝》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农村生活的朴素与艰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深敬意。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秋树无黄鸟,蝉声亦自哀。
素车新陇去,白马旧宾来。
薤上朝阳露,池中岁劫灰。
短长何足较,嗣子有高才。
官岂不为达,其如望未充。
敏辞倾一代,发问诎三公。
厌向承明直,思行邵伯风。
嗟嗟玉树折,埋没彼蒿宫。
少年为侍从,名誉竟轩腾。
每吐胸中凤,宁容笔上蝇。
受釐延汉室,被谤过周陵。
今日泉宫启,师臣礼秩增。
种竹几千个,结亭三四椽。
游人多寂静,啼鸟亦留连。
酒有陶公爱,林希阮氏贤。
我来归路远,跃马古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