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

丹霄携手三君子,白发垂头一病翁。

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雨夜草庵中。

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

唯有无生三昧观,荣枯一照两成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高高的天空中与三位君子一同携手,而我老来垂头丧气,疾病缠身。
当兰花盛开的季节,他们在华丽的帐篷下,而我在庐山雨夜的小草屋里。
虽然我们的心始终相连,但人生的道路却如同天壤之别。
只有通过无生的三昧观(佛教观念,指超脱生死的境界),才能看透荣华与困苦,一切归于空无。

注释

丹霄:指高远的天空,象征高位或理想境地。
三君子:指诗人的三位朋友或同僚。
白发垂头:形容年老体衰,或心情沮丧。
兰省:可能指代朝廷或高级官署,因兰花象征高雅。
锦帐下:形容富贵或豪华的生活环境。
庐山:著名的隐居之地,代表简朴的生活。
草庵:简陋的草屋,象征朴素的生活。
胶漆:比喻关系紧密,如胶似漆。
半路云泥迹不同:表示人生道路上各自遭遇不同的境遇。
云泥:比喻地位的高低,如同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差距悬殊。
无生三昧:佛教术语,指超越生与死的觉悟状态。
荣枯:繁荣与枯萎,象征世事的盛衰变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庐山草堂度过一个雨夜的独自宿营时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佛法的精神世界。

"丹霄携手三君子,白发垂头一病翁。"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苍老,他在雨夜中感慨自己的年迈和身体的衰弱,与友人相见如同隔世。

"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雨夜草庵中。"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美,他住在简陋的草庵中,即使是在雨夜,也能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他的宁静与和谐。

"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佛法的执着追求,他虽然一生行走于世俗之中,但内心始终如一,对待佛法的态度如胶漆一般坚固。

"唯有无生三昧观,荣枯一照两成空。" 这两句是诗人的宗教体验,他通过修炼到达了一种超脱世间荣辱、生死的境界,在这种心灵状态中,一切都归于平等和空寂。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内在世界的丰富情感,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描写与宗教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郡楼月下吟玩通夕因题卷后封寄微之

秦城南省清秋夜,江郡东楼明月时。

去我三千六百里,得君二十五篇诗。

阳春曲调高难和,淡水交情老始知。

坐到天明吟未足,重封转寄与微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张常侍相访

西亭晚寂寞,莺散柳阴繁。

水户帘不卷,风床席自翻。

忽闻车马客,来访蓬蒿门。

况是张常侍,安得不开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快活

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

可怜月好风凉夜,一部清商伴老身。

饱食安眠消日月,闲谈冷笑接交亲。

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把酒思闲事二首(其一)

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

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

月下低眉立,灯前抱膝吟。

凭君劝一醉,胜与万黄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