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罗浮山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首句“洞门不掩有云封”以云雾缭绕的景象开篇,暗示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接着,“土面灰头学老农”一句,通过描述地面和人的状态,展现了隐居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野菜盈筐因长笋,枯柴充担为怜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细节,他采集野菜,利用枯柴,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依赖,也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接下来,“地炉自种经旬火,水碓长留隔宿舂。”则展示了日常生活的另一面,通过地炉取暖、水碓舂米,生活虽简朴却充满自给自足的乐趣。
最后,“莫道此间寡邻并,午斋风送远山钟。”一句,以午斋时分,远处山寺传来钟声,暗示了即使在偏远之地,也能感受到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林间的清风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