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三十咏(其二)

洞门不掩有云封,土面灰头学老农。

野菜盈筐因长笋,枯柴充担为怜松。

地炉自种经旬火,水碓长留隔宿舂。

莫道此间寡邻并,午斋风送远山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罗浮山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宁静之美。首句“洞门不掩有云封”以云雾缭绕的景象开篇,暗示了山中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接着,“土面灰头学老农”一句,通过描述地面和人的状态,展现了隐居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野菜盈筐因长笋,枯柴充担为怜松。”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细节,他采集野菜,利用枯柴,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依赖,也表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接下来,“地炉自种经旬火,水碓长留隔宿舂。”则展示了日常生活的另一面,通过地炉取暖、水碓舂米,生活虽简朴却充满自给自足的乐趣。

最后,“莫道此间寡邻并,午斋风送远山钟。”一句,以午斋时分,远处山寺传来钟声,暗示了即使在偏远之地,也能感受到与外界的联系,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山林间的清风与宁静。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罗浮山三十咏(其三)

安居原不涉思惟,莫道吾宗也大奇。

夙习未能遵世谛,虚名偏喜少人知。

水边黄叶随流去,树里青山背日移。

拾得一枝无孔笛,前人吹破不堪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罗浮山三十咏(其四)

年来得力是忘机,物外孤心渐入微。

虫惜清声终夜语,鸟因昭质榜林飞。

凭他风雨能侵席,到处晴阴不掩扉。

半角好山谁作主,自怜临老始知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罗浮山三十咏(其五)

宿雨初晴策短藜,看云行到乱峰西。

眼前图画无人绘,皮里诗囊且自携。

果熟静观连蒂落,松高曾记与眉齐。

分明一簇香风过,开遍山楂又木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罗浮山三十咏(其六)

六时禅诵又斜曛,童子烧香礼愿文。

向晚也须迟掩户,前峰犹有未归云。

岩猿宿树仍留果,社鼠依山亦断荤。

莫怪痴心爱狂黠,相逢尽道不如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