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叠嶂楼

郡在江湖烟树间,谢公遗踵好跻攀。

诗中胜景堪吟啸,池上清风足往还。

疑思但怜云映水,回头不觉日衔山。

登临屡起归欤兴,看是槐花满故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郡城坐落在湖光山色之中,谢公遗迹让人向往攀登。
这里的美景适合吟诗啸歌,池边清风足够让人往返流连。
思绪飘忽只爱云影倒映水面,回望时太阳已近山巅。
每次登高总会兴起归乡之情,眼前似乎已是槐花盛开的老家关隘。

注释

郡:行政区划名,古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单位。
江湖:泛指江河湖泊,也可指人间世事。
烟树:雾气笼罩的树木,形容景色朦胧。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以其足迹广为人知。
遗踵:遗留的踪迹或遗迹。
好跻攀:喜欢攀登,引申为向往。
胜景:优美的景色。
吟啸:吟咏和长啸,表达情感。
池上:池塘边。
清风:凉爽的风。
足往还:足够使人往返。
疑思:遐想,出神的思考。
怜:喜爱,欣赏。
云映水:云彩倒映在水中。
日衔山:太阳快要落山,像被山峰托住。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
归欤兴:归乡的念头。
槐花:一种落叶乔木,春天开花,白色或淡黄色。
故关:故乡的关隘,代指家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江湖景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寄托的情怀。开篇“郡在江湖烟树间”即为画面设定了一种淡远之感,接着“谢公遗踵好跻攀”则透露出诗人对古人遗迹的向往和探寻。

中间两句“诗中胜景堪吟啸,池上清风足往还”,通过诗意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寄托,以及在这种环境中的自得其乐。这里的“诗中胜景”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致的完美融合。

接下来的两句“疑思但怜云映水,回头不觉日衔山”,则表现出一种淡漠的心态和对时间流逝的无感。诗人似乎沉浸于自己的思考之中,对外界的变化已经不再那么在意。

末尾两句“登临屡起归欤兴, 看是槐花满故关”,则描绘了一种频繁往返于楼阁之间的情景,以及对故土之情的深沉表达。这里的“槐花”成为诗人怀旧之情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活动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收录诗词(156)

田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

  • 字:表圣
  • 籍贯: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
  • 生卒年:940~1004

相关古诗词

谢晏公

吟成大雅百篇诗,首首清新鉴者谁。

草卷密封先见赠,药栏斜倚看多时。

意如虎窟难中得,字比云峰险处奇。

珍重十僧声价外,江南屈指即吾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暮冬阌乡遇萧霸赴任

岭外路遥君赴任,陕西年尽我归家。

长亭际会情无限,一夕分飞恨又赊。

夜话无灯松火继,晓行乘月乱山斜。

七千里驿谁相伴,雪里寒梅正放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醉题红叶

拾笔闲题红叶时,醉容相向亦相宜。

塞垣风劲应吹尽,江国霜微想半衰。

嫌听满阶鸣夜雨,曾看临水映疏篱。

春光不许长如此,旋放寒梅嫩柳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樽前吟呈宋白小著

三年多谢主人翁,杯酒相宽礼数丰。

唯惜时光如走马,懒询天道似张弓。

秋深街巷槐花雨,夜静厅堂苇箔风。

尽是无憀肠断处,都将分付醉乡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