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壬秋归湘潭

鸣华钟,调素琴。漆室老女方哀吟。

不嫁不悲好颜色,不知何事伤春心。

春心千里岁华晚,洞庭风起白波卷。

游子对酒思故乡,秋士登高悲送远。

不如一觞欢今夕,此会不比新亭集。

横流能无沧海忧,陆沈差免神州泣。

情怀难遣游梁人,声价犹同入洛日。

机云入洛正青春,屣履公卿竞到门。

东宫绝艳徐陵体,江左哀思庾信文。

笔豪费尽珊瑚架,墨沈书残白练裙。

璧月如花照琼树,汉皇好文偏不遇。

谈经何意动红阳,献策岂能感杨素。

贵游偶餍五侯鲭,微识早成豪士赋。

作赋雕虫悔误身,横刀负羽耻依人。

河北军中呵太守,征西坐上笑参军。

十年偃卧衡山里,侯王徒隶峥嵘起。

已知马槊胜文章,犹倚儒冠侮兵子。

乡人不荐马长卿,生意刁骚殷仲文。

种柳江潭忽已老,蓬莱再到今扬尘。

闲关北来谁共语,朝野欢娱奏钟鼓。

千官重见汉威仪,故宫仍是周禾黍。

词客吊奇偶经过,野望苍梧涕泪多。

不信禳灾凭属玉,竟符妖谶陷铜驼。

沈炯登台空拜表,梁鸿过阙独哀歌。

哀歌莫被中朝怒,拜表幡然念乡士。

淮南丛桂娟娟生,不乐留住长安城。

秦嘉上计终思妇,王式徵来本强行。

九疑窈窕湘波绿,高楼正临湘水曲。

女儿授学书满床,小妇弹筝美如玉。

尽添鸿宝付名山,会听蒲轮动空谷。

君去江干兰自芳,君诗荡气更回肠。

欲从无奈湘潭水,我亦金门执戟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张之洞所作的《送王壬秋归湘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壬秋归乡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故国文化的感慨。首句“鸣华钟,调素琴”以钟声和琴音渲染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暗示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接下来,诗人通过“漆室老女方哀吟”描绘了一幅女子哀伤的画面,暗寓友人离去后的寂寥。

“春心千里岁华晚”表达时光流逝,友人远离的感伤,“洞庭风起白波卷”则借景抒发离别之愁。“游子对酒思故乡,秋士登高悲送远”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劝慰友人珍惜眼前相聚的欢乐时光,并提醒他不必过于忧虑未来。

后半部分,诗人借历史典故,如“机云入洛”、“东宫绝艳”等,赞美友人才华横溢,但也暗示了仕途的艰难和不遇。同时,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独立人格的赞赏,以及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批评。最后,诗人以“君去江干兰自芳”寄寓对友人的期许,希望他在外也能保持高洁品格。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送别的离愁,又有对友人的勉励和对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感慨。

收录诗词(215)

张之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彭侍郎画梅画为何人所藏,其人亦能画,今忆其人乃谢麟伯也

春分三日雨雪霏,闭门蒙幕篝熏衣。

忽撑冷眼看冷画,怒蕊贴干交柯稀。

此花倔强如此老,老将画笔龙夭矫。

晕墨偶用华光法,放笔羞摹仲圭稿。

但见岭头月挂树,不知世上霜杀草。

岂止霜寒冰已坚,长松巨柏今凋残,独持幽艳媚空谷,石肠玉貌无人怜。

日日画梅万毫秃,宝刀绣涩髀生肉。

西邻有客喜贞苦,故遗驿使慰幽独。

君欲报此一枝春,何不画作孤生竹。

形式: 古风

秦子衡为孙驾航画崇效寺丁香海棠卷

奔走幽僻寻春花,白纸坊下逢僧家。

禅房昼掩草断路,几年不见金犊车。

朽株卧草强八尺,当年曾媚嬉春客。

小丛薄艳不成娇,娿娜银钩黯石墨。

王朱种花留诗句,翁吴题诗补花树。

两孙来游尚有花,和诗写花费毫素。

丁香䍡千株圆,海棠霞晕扶春烟。

至今纸上斗香色,疑骄似妒如能言。

国初可怜多诗老,翁吴后来才渐小。

祇今又作古人看,争使红芳不枯槁。

劝君莫问西来阁,坏壁空廊宿燕鸽。

唐贤石刻苔钱生,故相榜书蛛网路。

京洛岁岁花连天,只有才调惭前贤。

此图不灭花不老,人物苍茫二百年。

形式: 古风

题董研樵玉泉院听泉图二首画一石谷,中嵌陈搏睡像(其一)

空谷老仙好鼾睡,不闻雷震与鼎沸。

水阁一客拥柱吟,独觉风泉胜鼓吹。

世间谁妄定谁真,都由六凿生根尘。

若听清音道可喜,行逢蛙黾耳须洗。

察者多思蒙者适,不如看山枕白石。

形式: 古风

题董研樵玉泉院听泉图二首画一石谷,中嵌陈搏睡像(其二)

世尊闻钟问弟子,此声在钟抑在耳。

在耳将奈群聋何,在钟众听胡相似。

此图百道飞呜玉,我欲听之寂无物。

主人看画思旧游,髻髴妙音发琴筑。

漠者不应感者求,不逢知己徒顷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