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日汉臣置酒次日有诗次韵

槁梧策策晚风秋,始觉天边雨意休。

扫尽阴霾供一醉,豁开空阔慰双眸。

青铜未至无王老,红袖何嫌有莫愁。

我亦放颠插残菊,不羞衰老雪盈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枯梧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这时我才感觉到天边雨意渐消。
扫去阴沉的乌云,只为一醉方休,让开阔的视野舒缓双眼。
还未等到青铜时代的来临,没有王老的忧虑,红袖女子又何妨陪伴,就像莫愁女一样。
我也放纵自己,插上残败的菊花,不因满头白发而羞愧。

注释

槁梧:枯萎的梧桐树,象征秋天的到来。
策策: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青铜未至:暗指历史的变迁,青铜时代尚未到来。
红袖:借代女子,这里指陪伴者。
莫愁:古代美女,此处用来形容女子无忧无虑。
放颠:放纵,不拘小节。
雪盈头:比喻白发满头,暗示年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秋景图。"槁梧策策晚风秋",开篇便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深秋的意境,树枝在晚风中摇曳,似乎也感受到了秋天的萧瑟和寂寞。接着"始觉天边雨意休",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捕捉到天边雨过天晴的一瞬间,那份恬静与豁然开朗跃然纸上。

"扫尽阴霾供一醉"一句,则描写了诗人在这样的秋日里畅饮以忘忧。这里的“扫尽阴霾”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也象征着心境的晴朗,通过酒精的麻醉来暂时忘却烦恼。

"豁开空阔慰双眸"中,“豁开”的用词,形容眼前的景色和心灵都得到了解脱与舒展,诗人在这宁静的秋日里,似乎找到了内心的平衡点。"青铜未至无王老"一句,通过对古代青铜器物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和历史沧桑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不问世事的心境。

"红袖何嫌有莫愁"则是借用古典美女的形象,来抒发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忧虑与无奈的态度。这里的“莫愁”既可以理解为没有特殊的忧愁,也可能隐含着即便有忧愁也不过如此的豁达。

最后两句“我亦放颠插残菊,不羞衰老雪盈头”,诗人自比于不羁的放牛郎,去插那些未被收割的野菊花,这是对自由生活态度的一种宣泄。"不羞衰老雪盈头"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年华老去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甚至在雪白的头发中也找到了某种自然与和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豁达明智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九月五日所乘小骢不起

瘦骨如山老病骢,圉邕治药竟无功。

岂徒倜傥权奇惜,曾与艰难险阻同。

万里风沙来往外,十年宾旅送迎中。

□□一失真难得,宁少人间女颊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九月初一日

满城风雨夜初长,晓径衣单野圃荒。

秋著此寒欺老我,诗将何句待重阳。

山容竞爽穿疏树,菊意高骞迓早霜。

人事日非物良是,悲来谁办铁为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九月初八日

今年未见菊花枝,老恐登高亦不宜。

但得明朝须有酒,可能我辈更无诗。

身閒天下朋游少,秋暑江南雁到迟。

宗武宗文佐觞咏,几家伯道叹无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月初五日

暮雨萧萧鼓角风,草枯木落雁横空。

每逢九日不胜感,垂近七旬无奈穷。

螃蟹今年犹未有,茅柴我辈亦堪中。

篱边瘦菊青如粟,已胜芙蓉万朵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