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情深厚和对自然美景怀念之情的作品。诗中的意象丰富,感情真挚。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开篇即抒发了诗人的喜悦心情,“茅屋”是诗人在成都的住宅,而“文翁再剖符”则表明诗人对友人严郑公的情谊深厚,愿意重续旧交。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邻里和解,共同维护自然景物的美好,不让它们变得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酥。" 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于纯净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醉心于酒中无需多余装饰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诗末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往昔情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等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温暖,以及对生活纯粹态度的追求。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二)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旌州赏更新。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祗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