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旌州赏更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定的田园生活画面。"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这里的“青江”和“白蘋”都是自然景物,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时间流逝后仍然留恋当下的春色。"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则透露出一种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没有战争的纷扰,只有迎送宾客的热闹场景。
诗人在"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中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喧嚣的心态。这里的“儿童”、“俗客”、“鹅鸭”和“比邻”,都是平凡生活中的元素,但诗人却用这些元素来表明自己对尘世纷争的淡然。
最后两句"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旌州赏更新",则是诗人对未来某种期待或希望的表达。“习池”指的是熟悉的地方,“风流尽”可能意味着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而“旌州赏新”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季节或者生活状态的期待和欣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某种美好事物的期待。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祗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