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禅宗的语境展开,充满了哲理与幽默。"老倒丹霞烧木佛",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奇特的画面,老僧倒立于丹霞之中,焚烧木佛,既展现了僧侣对物质的超脱,也暗示了对传统信仰的质疑与革新。"院主眉须刚突出",进一步刻画出院主(可能指主持或长老)的严肃与坚定,其眉毛和胡须刚硬地突出,象征着权威与坚持。
"罪过从来作底当",诗人在此提出疑问,罪过究竟为何物?它存在于何处?这句诗引导读者思考道德与责任的本质。"谁道千虚不博实",则表达了对虚伪与真实的辩证看法,指出在现实世界中,千百次的虚假行为并不能抵消一次真实的行动的价值。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与对话,探讨了宗教、道德以及真实与虚伪之间的复杂关系,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