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四十四首(其八)

百丈开田说大义,理事圆融无不备。

梵音清彻十方闻,草树锄锹皆耸起。

末后双拳再展开,拖泥带水为痴呆。

船流到岸五千里,刻舟求剑徒悠哉。

形式: 偈颂

翻译

百丈开田讲述大道理,处理事务周全无遗漏。
佛音清澈传遍四方,连草木农具都仿佛挺立倾听。
最后双拳再次张开,做事拖沓如同傻子。
船只漂流到岸五千公里,刻舟求剑的行为多么徒劳。

注释

百丈:形容极高或极长。
大义:大道理,高尚的道义。
圆融:圆满融合,无所不包。
梵音:佛教的诵经声。
十方:四方上下,指所有方向。
拖泥带水:形容做事犹豫不决或行动迟缓。
痴呆:愚笨迟钝。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于成见,不知变通。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颂古四十四首(其八)》,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侣释法泰。诗中以农耕场景寓言佛法之理,形象生动。"百丈开田说大义"描绘了高僧在广阔的田野上讲解深奥的大道理,"理事圆融无不备"则强调佛法的全面性和包容性,如同田间的万事万物都能从中领悟到智慧。

"梵音清彻十方闻",通过梵呗的声音传播佛法的清净,使得远近都能听到,暗示佛法的普度众生。接下来的"草树锄锹皆耸起",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听者心领神会,连草木农具都仿佛有了灵性。

"末后双拳再展开",可能象征着修行到最后,放下执着,"拖泥带水为痴呆"则批评那些执着于形式的人,未能真正领悟佛法真谛。"船流到岸五千里"比喻人生的旅程,"刻舟求剑徒悠哉"则讽刺那些不知变通,像刻舟求剑的人一样,无法找到真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常农事为载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法的智慧和修行的境界,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80)

释法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古四十四首(其七)

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山容雨过,松韵风吟。

横眠倒卧无馀事,一任莓苔满地侵。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颂古四十四首(其五)

张公养得三个儿,长大不知谁立志。

呼来月下同踪由,眼睛个个皆相似。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偈七首(其七)

忆昔游方日,获得二种物。

一是金刚锤,一是千圣骨。

持行宇宙中,气岸高突兀。

如是三十年,用之为准则。

而今年老矣,一物知何物。

掷下金刚锤,击碎千圣骨。

抛向四衢道,不能更惜得。

任意过浮生,指南将作北。

呼龟以为鳖,唤豆以为粟。

从他明眼人,笑我无绳墨。

形式: 偈颂

偈七首(其五)

德山棒下金沙异,临济喝中宾主分。

到此若无真正眼,可怜辜负本来人。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