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

我生抱幽忧,有癖结中抱。

当喜常咨咨,居常殊悄悄。

一朝逢至人,如梦忽呼觉。

至言何须烦,胸中殊浩浩。

古今等蘧庐,生死一浮泡。

委顺齐宠辱,冥怀无丑好。

得之亦不惊,失之曾不懊。

一身自悠悠,此外何足道。

长揖谢至人,闻此苦不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我生》,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诗的开篇“我生抱幽忧,有癖结中抱”,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执着,仿佛在生命的深处埋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癖好或情感。接着,“当喜常咨咨,居常殊悄悄”两句,对比了诗人面对喜事时的咨询与日常生活的寂静,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一朝逢至人,如梦忽呼觉”描绘了诗人偶然遇到一位高人,如同从梦境中突然醒来,意识到生命中的真谛。接下来,“至言何须烦,胸中殊浩浩”表明了高人的教诲使诗人豁然开朗,心中的困惑与忧虑得以释放,变得宽广而深邃。

“古今等蘧庐,生死一浮泡”这一句,诗人将历史与个人的生命比作短暂的寓所和虚幻的泡沫,强调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随后,“委顺齐宠辱,冥怀无丑好”表达了诗人对宠辱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世间一切善恶的包容之心。

“得之亦不惊,失之曾不懊”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得失的超脱,无论得到还是失去,都不再感到惊讶或懊恼。最后,“一身自悠悠,此外何足道”总结了诗人对自我生命的自在与满足,认为外界的一切都不值得过多关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超然的态度。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其一)

觅句年来无一长,日携白集嗅馀香。

一篇自可读几过,诸格今仍得未尝。

当日秦吟能伏李,后来昆体漫称杨。

平生却怪韩员外,只识张家奉礼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其二)

此老生年七十六,何曾一日没诗章。

风流转觉堪师我,政事传闻尚在杭。

生世莫嫌殊已晚,题诗不害稍相方。

所嗟得见年差晚,旋读前头已旋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秫饭

平生翰苑诗书腹,此日野人藜苋肠。

金谷萍齑殊可厌,芜亭麦饭略相当。

煎汤未用呼莺粟,贮廪惟堪与鹤粮。

若说菜根风味好,小园多有不须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匏庵因菜根之句复次前韵和之

龋齿生憎玉蔗浆,短齑真称腐儒肠。

若论滋味风皆下,便说酸寒理亦当。

千里远陪吴下豉,多年何用禹馀粮。

康侯去后谁为赏,耕织还须问当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