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其一)

觅句年来无一长,日携白集嗅馀香。

一篇自可读几过,诸格今仍得未尝。

当日秦吟能伏李,后来昆体漫称杨。

平生却怪韩员外,只识张家奉礼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阅读白居易诗集的感悟与思考。

首联“觅句年来无一长,日携白集嗅馀香”,诗人自谦自己多年来在寻找诗句上并无长进,每日携带白居易的诗集,沉浸在那余留的书香之中。这里以“嗅”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白诗的深深喜爱与沉浸其中的情态。

颔联“一篇自可读几过,诸格今仍得未尝”,说明诗人对白居易的每一首诗都能反复阅读,品味其各种诗体风格,至今仍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这体现了诗人对白诗的深入研究与欣赏。

颈联“当日秦吟能伏李,后来昆体漫称杨”,引用了历史上关于诗歌评价的典故,暗指白居易的诗歌在当时受到高度评价,如同秦观能够压倒李白一样。同时,也提到后来有人模仿白居易的风格,但并未达到同样的高度,暗示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性和影响力。

尾联“平生却怪韩员外,只识张家奉礼郎”,诗人对韩愈的评价有些讽刺意味,认为韩愈只认识了张籍的奉礼郎身份,而没有真正理解或欣赏张籍的诗歌才华,以此反衬出对白居易诗歌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引用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白居易诗歌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同时也流露出对其他诗人评价的反思。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奉和匏庵读白集二首(其二)

此老生年七十六,何曾一日没诗章。

风流转觉堪师我,政事传闻尚在杭。

生世莫嫌殊已晚,题诗不害稍相方。

所嗟得见年差晚,旋读前头已旋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秫饭

平生翰苑诗书腹,此日野人藜苋肠。

金谷萍齑殊可厌,芜亭麦饭略相当。

煎汤未用呼莺粟,贮廪惟堪与鹤粮。

若说菜根风味好,小园多有不须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匏庵因菜根之句复次前韵和之

龋齿生憎玉蔗浆,短齑真称腐儒肠。

若论滋味风皆下,便说酸寒理亦当。

千里远陪吴下豉,多年何用禹馀粮。

康侯去后谁为赏,耕织还须问当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鹦鹉二首(其一)

正坐多知巧言语,终年羁绁在华堂。

不如尺鴳藩篱畔,高下枋榆自在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