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满酌西湖酒。觉湖山、依然未老,游人如旧。

数过清明才六日,欲暖未晴时候。

正画舫、春明波透。

记得名园曾驻马,锦鞍鞯、浅映堤桥柳。

寻胜赏,重回首。不妨旋摘枝头有。

喜青青、垂丸带子,脆圆如豆。

想是和羹消息近,报与醉翁太守。

道玉铉、有人启奏。

红药当阶明似锦,觉娇莺、舞燕皆称寿。

唱此曲,付红袖。

形式: 词牌: 贺新郎

翻译

满满斟满西湖的酒,湖光山色依旧未变,游人如旧来往。
从清明节后仅仅过去了六天,天气还未完全暖和,时而阴雨连绵。
正值春天,画舫在清澈的湖面上穿行。
还记得曾在名园驻足,那时马鞍鲜亮,轻抚着堤桥边的柳树。
重游旧地寻找美景,回头望去,不妨摘取枝头的新绿。
嫩绿的叶子像垂下的珠链,脆生生如豆粒般可爱。
或许是政事顺利的好兆头,告知醉翁太守这个好消息。
有人禀告说,玉铉之上有奏章呈上。
阶前的红花鲜艳如锦绣,连娇莺和燕子也为之欢庆。
让我们唱起这首曲子,献给那红衣女子。

注释

酌:斟满。
湖山:湖光山色。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春分后十五日。
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
锦鞍鞯:华丽的马鞍垫。
青青:形容植物颜色青翠。
和羹:比喻政事或国家治理。
醉翁:指太守欧阳修,因其在滁州任职时常饮而醉。
玉铉:古代朝廷中官员上奏的玉制乐器。
红药:芍药,一种春季开花的植物。
娇莺:娇小的黄莺。
红袖:代指女子,古代女子多着红色衣袖。

鉴赏

这首《贺新郎》是宋代词人柴望的作品,以西湖为背景,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转中人事变迁的感慨。词的上片通过描绘西湖春色和游人的活动,展现了湖光山色依旧,但人事已非的景象。词人回忆起曾在名园驻足,锦鞍鞯映衬着堤桥柳色,那份美好的记忆让他在重游时回首往事。

下片则转向眼前之景,词人欣赏着枝头的新绿,青翠如豆的嫩芽,寓意生机勃勃。他联想到春天的到来可能预示着政事的好转,暗示着国家的繁荣。词人借用“玉铉”这一典故,表达对政事的关心,同时借莺歌燕舞的场景,为太守献上祝福。最后,词人将这一切美景和佳情寄托于一曲之中,让红袖佳人代为传唱,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情感。

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又有对政事的关心,体现了宋词婉约与豪放并存的特点。

收录诗词(71)

柴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号:秋堂
  • 籍贯:江山
  • 生卒年:1212—1280

相关古诗词

桂枝香

今宵月色。叹暗水流花,年事非昨。

潇洒江南似画,舞枫飘柞。

谁家又唱江南曲,一番听、一番离索。

孤鸿飞去,残霞落尽,怨深难托。又肠断、丁香画雀。

记牡丹时候,归燕帘幕。梦里襄王,想念王孙飘泊。

如今雪上萧萧鬓,更相思、连夜花发。

柘枝犹在,春风那似,旧时宋玉。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摸鱼儿.景定庚申会使君陈碧栖

便无他、杜鹃催去,匆匆春事能几。

看来不见春归路,飞絮又随流水。留也是。

怎禁得、东风红紫还飘坠。天涯万里。

怅燕子人家,沈沈夜雨,添得断肠泪。嬉游事。

早觉相如倦矣。谢娘庭院犹记。

闲情已付孤鸿去,依旧被莺呼起。谁料理。

正乍暖还寒,未是晴天气。无言自倚。

想旧日桃花,而今人面,都是梦儿里。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其一)丙午归田,严滩褚孺奇席上赋

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

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帆且驻。

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鱼虾自舞。

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

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天涯长叹飘聚。

衾寒不转钧天梦,楼外谁歌白纻。君莫诉。

君试按、秦筝未必如钟吕。乡心最苦。

算只有娟娟,马头皓月,今夜照归路。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宝祐甲寅春赋

这情怀、怎生消遣。思量只是凄怨。

一春长为花和柳,风雨又还零乱。君试看。

便杜牧风流,也则肠先断。更深漏短。

更听得杜宇,一声声切,流水画桥畔。

人间世,本只阴晴易换。斜阳衰草何限。

悲欢毕竟年年事,千古漫嗟修短。无处问。

是闲倚帘栊,尽日厌厌闷。浮名尽懒。

但笑拍阑干,连呼大白,心事付归燕。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