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其一)丙午归田,严滩褚孺奇席上赋

问长江、几分秋色,三分浑在烟雨。

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帆且驻。

试说著、羊裘钓雪今何许。鱼虾自舞。

但一舸芦花,数声霜笛,鸥鹭自来去。

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天涯长叹飘聚。

衾寒不转钧天梦,楼外谁歌白纻。君莫诉。

君试按、秦筝未必如钟吕。乡心最苦。

算只有娟娟,马头皓月,今夜照归路。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翻译

询问长江,秋天的景色占了几分,三分已被烟雨模糊。
谁又能折下那满树的柳丝,今日在此地为君送别到南浦。船儿暂且停留。
试着说说,如今穿羊裘在雪中垂钓的人在哪里呢?鱼虾自在起舞。
只有一叶小舟,芦花飞舞,伴随着几声寒霜中的笛声,鸥鹭自由飞翔。
每年的往事,如同流水般流逝,日复一日。我在天涯感叹离散。
被子虽冷,却无法驱散我对天空的梦,楼外又有谁在唱着白纻曲。你不必诉说。
你试着弹奏秦筝,或许它并不能像黄钟大吕那样激昂。思乡之情最是苦涩。
算来只有那明亮的马头明月,今晚能照亮你的归途。

注释

秋色:秋天的景色。
浑:全然,整个。
烟雨:雾气和雨水。
柳:柳树,象征离别。
南浦:古代送别之地。
驻:停留。
羊裘钓雪:指隐居生活。
马头皓月:明亮的月光。

鉴赏

这首《摸鱼儿·丙午归田》是宋代词人柴望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归田后的离别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开篇以“问长江、几分秋色”起笔,描绘出秋意浓厚的长江景色,烟雨朦胧中蕴含着淡淡的离愁。接着,“何人折尽丝丝柳,此日送君南浦”借折柳送别的传统,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帆且驻”暗示离别未尽,词人试图留住时光,询问昔日“羊裘钓雪”的隐逸生活如今何处。“鱼虾自舞,鸥鹭自来去”则描绘出江边宁静而自由的画面,以此反衬内心的孤寂。接下来,“年年事,流水朝朝暮暮”感慨时光流逝,人事如梦。

“天涯长叹飘聚”表达词人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无奈,而“衾寒不转钧天梦”则写出夜晚梦回故乡的凄凉。最后,“秦筝未必如钟吕”借乐曲抒发情感,乡心之苦无以言表,只能寄希望于“娟娟马头皓月”,照亮归途。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物和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71)

柴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号:秋堂
  • 籍贯:江山
  • 生卒年:1212—1280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宝祐甲寅春赋

这情怀、怎生消遣。思量只是凄怨。

一春长为花和柳,风雨又还零乱。君试看。

便杜牧风流,也则肠先断。更深漏短。

更听得杜宇,一声声切,流水画桥畔。

人间世,本只阴晴易换。斜阳衰草何限。

悲欢毕竟年年事,千古漫嗟修短。无处问。

是闲倚帘栊,尽日厌厌闷。浮名尽懒。

但笑拍阑干,连呼大白,心事付归燕。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满江红.别沧洲赵茂仲

载酒何人,登临处、沧洲空阔。

凭阑外、晴杨两岸,晚烟泼□。

水鸟不知梁燕去,溪山半属冬青阁。

有小舟、隐约载歌姝,调新曲。留与去,如何得。

风又雨,催行色。共白蘋红蓼,好生飘泊。

别后三年重会面,人生几度三年别。

正乡心、客梦两绸缪,城头角。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九日客金陵

菊雨凄凄江露凉,客中无酒对重阳。

去年黑发今年白,不似黄花岁岁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春日

芳草晴时春日低,樱桃花发乱莺啼。

也应船上看山色,不似青山送马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