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石头城下系孤篷,满眼兴亡六代宫。
吴晋山川非旧国,宋齐陵墓但秋风。
牺牲不入诸天界,花月高歌永夜中。
欲问渔翁浑不识,年年江上蓼花红。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蓝仁的《题六朝遗秀图(其二)》以石头城为背景,描绘了历史沧桑与自然永恒的对比。首句“石头城下系孤篷”,画面感强烈,诗人独自在江边停泊,暗示着一种孤独和对历史遗迹的沉思。
“满眼兴亡六代宫”直接点出主题,石头城曾是六朝古都,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引发对兴衰更迭的感慨。“吴晋山川非旧国,宋齐陵墓但秋风”进一步强调了人事变迁,昔日的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只有秋风扫过陵墓,揭示出历史的无情。
“牺牲不入诸天界,花月高歌永夜中”宕开一笔,写祭品不再献给神灵,而人们在花月之夜纵情歌唱,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和对当下生活的追求。
最后,“欲问渔翁浑不识,年年江上蓼花红”以渔翁不知过往历史作结,暗示渔夫的生活与世隔绝,只知眼前江上的红蓼花开,象征着平凡生活中的宁静与淡然,也暗含对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历史与自然、沧桑与宁静的交织,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才名久滞广文毡,甲子频催绛县年。
共说称觞华旦近,那知扶杖白云边。
道人酒熟应同醉,坐客诗成忽远传。
黄石赤松长不老,从来山泽号癯仙。
三天符箓授长生,凡骨尤惭炼未轻。
方士久传餐白石,野人相劝饭青精。
宫商缥缈仙歌远,楼阁玲珑梵气成。
弱冠有闻今白首,空山何处候方平。
万松楼外问松楼,下有长林百亩幽。
最念诗书先泽远,频伤兵燹故园秋。
楩楠自足充新构,风月从知胜旧游。
插架牙签三万轴,诸孙文彩继弓裘。
弱子承家志未酬,无辜遽作楚人囚。
莱衣漫有思乡泪,羌笛真成出塞愁。
白发临风悲远道,绿蓑耕雨忆荒丘。
放农销甲知何日,更倚柴门望不休。